Language

专利申请文件中清晰界定数值范围与关系的重要性

作者:常春


在专利法实践中,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要求高度精确和详细,以确保其技术方案能够被明确、完整地公开。其中,使用方程式限定的特征在专利申请文件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涉及复杂技术领域的发明时。方程式中包含多个变量时,清晰界定各变量的数值范围及其相互关系,是确保专利说明书公开充分的关键。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一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重要性。


一、专利说明书公开充分的法律基础


专利法要求专利说明书必须对发明做出充分公开,以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据此实施发明。这一要求在各国专利法中均有体现。例如:

· 中国《专利法》 26条规定,专利申请的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 美国专利法(35 U.S.C. § 112) 规定,说明书应包含对发明的书面描述、充分公开和清楚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使用发明。

· 欧洲专利公约(EPC) 83条规定,专利申请必须对发明作出足够清楚和完整的公开,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发明。这些法律条款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目标:确保专利申请文件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需要进行创造性劳动或过度实验的情况下,能够实施发明。


二、使用方程式限定的特征的挑战


在某些技术领域,如化学、物理、工程等,发明的特征往往通过数学方程式来限定。这些方程式可能涉及多个变量,每个变量代表发明的一个关键参数。例如,在化学反应中,温度、压力、浓度等变量通过方程式关系共同决定反应的结果。在此类情况下,如何明确界定这些变量的数值范围及其相互关系,成为说明书公开充分的关键。


1. 数值范围的界定


数值范围的界定是确保发明可实施性的基础。对于多变量方程式,各变量的数值范围必须在说明书中明确说明。这不仅包括各变量的具体数值范围,还应包括这些数值在何种情况下适用。例如:

· 温度范围(如0°C至100°C)

· 压力范围(如1atm至10atm)

· 浓度范围(如0.11mol/L11mol/L


2. 变量之间的关系


除了单个变量的数值范围,变量之间的关系也是关键。例如,在某些化学反应中,温度与压力之间可能存在特定的关系,只有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组合下,反应才能顺利进行。因此,说明书中必须详细描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如线性关系、指数关系或其他复杂关系。


三、清晰界定数值范围和关系的重要性


1. 避免专利无效风险


在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说明书公开不充分是常见的无效理由之一。如果专利说明书未能详细界定多变量方程式中的数值范围和变量关系,可能导致专利被宣告无效。例如:

· 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无效宣告程序中,如果说明书未能充分公开发明,导致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实施,专利将面临无效风险。

· 在美国专利审查过程中,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也可能导致专利申请被驳回,或在专利无效审查中被宣告无效。


2. 提高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性


明确的数值范围和变量关系有助于提高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性,防止竞争对手通过微小改动规避专利保护。例如,如果专利说明书对多变量方程式中的变量范围和关系界定明确,竞争对手将难以通过改变变量的数值来规避侵权。


四、案例分析


1. 案例背景


(2021)最高法知行终1071号案中[1],四川某公司拥有一项涉及“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的发明专利,该专利的权利要求包含多个变量的方程式。深圳某公司请求宣告该专利无效,理由是说明书未能充分公开方程式中各变量的数值范围及其相互关系,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实现该发明。国家知识产权局初步维持专利有效,但最高人民法院最终裁定说明书公开不充分,撤销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决定。


2. 裁判要旨


最高人民法院指出,对于包含两个以上变量的方程式限定的权利要求,说明书必须明确界定各变量的数值选取、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值选取与技术效果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明书未能达到这一要求,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或过度劳动来解决技术问题或实现技术效果,则说明书公开不充分。


3. 案例分析


在(2021)最高法知行终1071号案中,四川某公司的专利说明书中提供的方程式C=In/2πfVK未能明确解释f(雷电波频率)和K(安全系数)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选取依据。法院认为,该说明书未能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或过度劳动的情况下,确定合理的f和K值,从而无法实现发明的预期技术效果。因此,说明书未能充分公开。


五、如何撰写清晰的专利说明书


为了确保专利说明书公开充分,特别是当涉及多变量方程式时,申请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提供详细的数值范围


说明书中应详细提供每个变量的数值范围,并说明这些范围的适用条件。例如,在化学反应中,应明确温度、压力、浓度等变量的具体范围,并解释这些范围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适用性。


2. 详细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除了单个变量的数值范围,说明书还应详细描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线性关系、指数关系或其他复杂关系。具体的描述应包括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以及这些关系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


3. 提供实施例


说明书应提供足够的实施例,说明在具体条件下,如何选择各变量的数值范围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实施例不仅有助于解释发明的技术方案,还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实际操作的参考。


4. 结合技术效果解释变量选择


说明书应结合技术效果解释各变量的选择依据。例如,在化学反应中,说明选择特定温度、压力、浓度范围的原因,以及这些范围如何影响反应的技术效果。通过结合技术效果的解释,能够更清晰地说明各变量的选择依据和其相互关系。


六、结论


在专利申请文件中使用多变量方程式限定特征时,清晰界定各变量的数值范围及其相互关系,是确保说明书公开充分的关键。这不仅有助于确保发明的可实施性,避免专利无效风险,还能提高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性。通过提供详细的数值范围、变量关系、实施例和结合技术效果的解释,专利申请人可以确保说明书达到公开充分的要求,保护其发明成果。


[1]https://ipc.court.gov.cn/zh-cn/news/view-3062.html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999999
    2024 - 09 - 13
    作者:金涟伊为确保药品在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设立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溯源制度等配套制度,同时,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行为,国家依法予以处罚,确保落实药品安全。处罚手段中,“没收违法所得”是最常见的处罚方式。 实践中,药品案件的违法所得应当如何确定? 对于该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于2007年2月8日作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违法所得”问题的批复》(国食药监法[2007]74号),批复称,一般情况下,《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的“违法所得”,是指“实施违法行为的全部经营收入”。《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七条(对应2019年修订后的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违法所得”是指“实施违法行为中收取的费用”。《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一条(对应2019年修订后的第七十五条)规定的“违法所得”是指“售出价格与购入价格的差价”。 如参考以上批复,对于药品案件的违法所得可以有两种计算方式。第一种即以全额计算。此种计算方式可称之为“全额说”,是将违法所得等同为涉案产品的销售收入,计算违法所得时不扣除合法成本或税收。此种计算方式带有惩罚性,当事人应当承担超过其获利的处罚责任,其投入成本越高,惩罚性越明显。 第二种是对于《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的情况,即“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未违反《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并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销售或者使用的药品是假药、劣药的”,此种情况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无主观违法恶意,适用惩罚性处罚手段显失公平,因此违法所得以售出价格与购入价格的差价进行计算。 此外,不论以何种方式计算违法所得,都应当排除应退赔的部分。行政处罚法第...
  • 点击次数: 1000010
    2024 - 08 - 30
    作者:陈巴特朋友张先生今年年初入职一家科技公司,担任技术主管一职,因工作需要,常常受公司安排出差,而且通常在周末夜间乘坐夕发朝至的火车卧铺,出差时间也通常连续长达十天半月,期间必然经过双休日,有时甚至经过法定节假日。但是,公司从未向其支付加班工资。张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其始终认为,被安排到外地出差的在途时间,以及双休日仍出差在外,属于自己的时间却不能由自己支配,因此应视为加班。近日,张先生约我“喝茶”,我义务为其解答后,张先生释然,果断放弃了申请仲裁的计划。张先生的疑虑,或许正是很多劳动者困扰的问题。那么,当出差遇到休息日,究竟算不算加班呢?一、加班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加班是指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按照用人单位的安排进行的工作。包括正常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双休日或国家法定假期期间工作。认定加班需要有特定的工作内容为支撑。对加班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加班司空见惯,已然形成“加班文化”。适当的加班,对用人单位的经营发展及劳动者收入的提高,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超时加班与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不相符,与国家提倡的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也脱节。如果劳动者加班后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则其合法权益将会受到侵害,用人单位也违反了法律规定。 二、休息日出差在途,算不算加班?加班的本质是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进行额外的工作,需要以特定的工作作为内容支撑,并非单纯的时间经过。出差在路上的时间,主要是乘坐交通工具,如同正常上下班在路上的耗时,都是为下一步工作而进行准备的时间。期间劳动者如未实际进行工作任务的执行,也没有产生具体的工作成果,仅有时间的消逝,则并不满足加班的这一认定条件。况且,出差在途期间,劳动者虽然不能自由支配时间,但仍可以照常休息,如乘坐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时,可以休息或从事个人活动,...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4 - 08 - 23
    作者:常春引言实用新型专利作为专利权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保护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而不涉及工艺或方法。然而,在实际的专利申请和审查实践中,部分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中引入了方法特征。这种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其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讨论。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和法律规定,探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是否可以引入方法特征,并对这种引入是否符合专利法的保护范围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立法初衷进行详细探讨。一、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客体及方法特征的引入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条规定,“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客体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不同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不保护制造方法、使用方法等工艺过程。这一限定决定了实用新型专利在权利要求撰写时,通常不会涉及方法特征。然而,在实际申请中,一些申请人为了强调产品的创新性,往往在权利要求中加入方法特征,试图通过这些特征对产品形状或构造的创新性进行补充说明。这种情况尤其在涉及产品制造工艺与产品构造密切相关的领域较为常见。二、引入方法特征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分析尽管方法特征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客体,但在权利要求中引入方法特征并非完全无效。关键在于方法特征是否会对产品的形状、构造产生影响。如果该方法特征能够使产品具有特定的形状、构造,则在新颖性、创造性判断中,这些特征仍然可以对权利保护范围起到限定作用。例如,(2019)最高法知行终133号案。该案件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中包含了生产该建筑构件的方法特征。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时指出,虽然实用新型专利可以包含方法特征,但这些特征必须对产品的最终形状、构造产生直接影响,才能在专利保护范围内予以考虑。如果方法特征只是工艺流程的一部分,而未对产品本身的形状、构造产生实质性影响,则这些特征应当被排除在新颖性和创造性判断之外。再例如,(2017)最高...
  • 点击次数: 1000003
    2024 - 08 - 16
    作者:王辉近年来,随着竞业限制案件数量逐年递增,竞业限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而实务中又颇多争议。下文就对竞业限制领域常见问题以“一问一答”形式进行归纳、提炼,望能对无论是企业还是打工人有所助益。一、什么是竞业限制?  有关法律法规并未对竞业限制有明确定义。但具体来说,基本可以归纳为: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和知悉本单位商业秘密或其他对本单位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劳动者约定在与该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或自行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及第二十四条。二、用人单位可以与哪些人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实践中,用人单位应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及劳动者任职情况与那些确实或有条件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签署竞业限制协议,而不应盲目与所有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徒增用工成本。三、竞业限制的期限可以随意约定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即可。其中,竞业限制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超出两年的期限部分无效。四、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标准是多少?有约定从约定。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或者单独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补偿金标准的,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若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具体法律依据详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以...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0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