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专业的品牌服务,为您创造更高的价值
本文作者:漆小晖从一起案件探析股东出资加速到期路径的发展 案情简介一、2018年10月29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决A公司返还B公司租金及租赁保证金50余万元。判决生效后A公司未能依法履行判决内容。 二、2019年5月10日B公司向东城法院申请追加A公司自然人股东C为被执行人,对A公司未偿还款项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2019年10月11日东城区法院以A公司股东C认缴出资时间为2035年12月30日,目前未到股东的认缴期限因此不能认定股东未缴纳注册资金为由裁定驳回B公司申请追加C为被执行人的请求。 三、2019年11月19日,B公司于2019年11月19日向东城法院提起执行异议之诉,请求追加A公司自然人股东C为被执行人,对A公司未偿还款项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四、东城法院一审与二中院二审均支持了B公司的诉讼请求。律师分析 笔者同意一二审法院判决结果,正是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股东出资期限保护利益和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不断衡平,才有了上述判决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司法实践的发展路径。 在2013年公司法修订以前,注册资本一直为实缴制,新设公司需提交验资报告,注册资本的一次性到位成为公司设立的必要条件。2013年公司...
2021
-
04
-
23
浏览次数:7
本文作者:李标田 李某(女)和陈某(男)为丈夫关系,二人夫妻关系紧张。2020年1月,陈某母亲去世,留有北京某处房屋一套,陈某另有一位姐姐。陈某在母亲去世后放弃继承,将房屋过户给陈姐。2020年6月份,李某和陈某涉及离婚诉讼,李某向法庭提出要求分割陈某母亲的遗产份额,但陈某表示自己已放弃继承,李某无权继承。但李某认为继承应该自陈母去世时产生,随后陈某继承的份额已是夫妻共同财产,据此要求分割。 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当中未包含继承人的配偶。《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的规定,除遗嘱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继承所得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民法典》规定,对于婚后继承的财产,除遗嘱中明确载明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外,婚内夫妻继承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可见,《民法典》赋予继承人配偶对婚内取得的遗产所享有的共同所有权。但是,由于继承人享有接受和放弃继承的权利,在遗产处理前,继承人可以自主决定接受或放弃继承,继承人的配偶基于该条款所享有的遗产财产权实质上是来源于继承人的继承权,根据该条文的规定,配偶最终能否取得遗产,在遗产分割之前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在同时符合继承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人接受继承且继承开始后继承人能够及时实际分割遗产的情况下,才能获...
2021
-
04
-
16
浏览次数:7
浅析我国的网络实名制前言网络的诞生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为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在这个虚拟空间内,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由地宣泄情绪,甚至是“自由”地发表不当言论。虚拟空间内的匿名性,大大地增加了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行犯罪行为的可能性,也为许多现实生活中受到道德约束的人提供了一个发泄的途径。许多人在网络中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地大肆谩骂,有时甚至会演变成为网络暴力。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保持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和管控,国家出台了“网络实名制”制度。作为国家规制网络空间的一个措施,引起社会各方的热议,其中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家网络实名制的相关规范、做法等进行梳理,期望能为关注这一制度及问题的人提供有益参考。 一、 网络实名制的基本概念1、网络本文所说的网络,指的是通常所说的互联网,即计算机网络,也包括了移动互联网在内。在技术领域,通用的“网络”的定义是指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互相连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本质上也是计算机网络,在技术上只是设备的不同,是计算机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网络在移动终端上的延伸。下文所有的“网络”都是在该概念和意义下来使用。2、实名制实名制包...
2021
-
04
-
09
浏览次数:124
本文作者:耿高风一、关键词推广是什么? 关键词推广的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 我们可以从我国几个主要的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对关键词推广的介绍中窥知一二。 1. 百度搜索http://e.baidu.com/product“搜索推广是基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搜索,在搜索结果显著的位置展示您的推广信息,只有客户点击广告之后,您才需要付费。” 2. 搜狗搜索http://b.sogou.com/pca/ads-search.html“网民通过搜狗搜索、QQ浏览器、手机腾讯网、搜狐网等8大渠道进行关键词搜索时,企业推广信息以图片、文字、链接等形式在搜索结果页显著位置免费展现,只有用户点击才会计费的推广形式。” 3. 360搜索https://e.360.cn/static/zhihui/help/“关键词是您在推广时用以定位潜在客户的字词或短句。网民在360搜索时会使用一些特定的字词或短句,称之为搜索词。您可以将网民可能搜索且又蕴含商业价值的词选择出来,提交搜索推广。当网民搜索感兴趣的产品/服务时,系统会匹配与网民搜索相关性大的关键词,将其对应的创意展现在网民面前。” 关键词推广的大致过程为,有推广需求的推广用户在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的推广平台中注册账户,由推广用户自行选择与自身经营业务相关的关键词,之后将选择的关键词提交给...
2021
-
04
-
02
浏览次数:70
一、数据电文是电子存证和电子签名及认证的基础 无论是电子存证还是电子签名认证,其对象皆是数据电文,即电子数据或电子文件,比如常见的电子合同、电子单证、音视频资料、网页、软件代码等都属于数据电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的规定,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第二条)。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第四条) 同时这部法律也规定了数据电文的形式要件,即:1. 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2. 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但是,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以及数据交换、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 因此,电子签名作为数据电文的一种,当满足了上述要求后,也即满足了电子签名法中要求的形式要件。二、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 电子签名虽然在法律上满足数据电文的形式要求,但就其本身而言,还需要满足法律的规定,才被视为是一个可靠的电子签名,可以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效力。 《电子签名法》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也可以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第十三条):...
2021
-
03
-
25
浏览次数:79
本文作者:王亭入摘要:侵权判定属于商标法的核心内容,在众多的侵权类型中,双重相同的情形常见但却容易被忽视。对此,欧盟采取了商标功能理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判例。但是,欧盟在商标功能理论的具体适用上仍存在较大争议,导致2015年欧盟商标法修改对此问题悬而未决,留待欧盟法院进一步释明其立场。我国的主流观点分为推定混淆和不考虑混淆两种。实践中,法院又创造出“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使用”这一概念作为侵权判定的前提。在这些理论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兜底解决案件。可以说,我国关于双重相同的案件的裁判,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的、内部协调的理论,在应对新类型案件的时候可能力不从心。本文将通过对欧盟和我国的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分析介绍,试图提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 双重相同 商标功能 混淆 双重相同指的是商标相同和商品相同的情形,对应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的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从字面含义理解,只要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即为侵权。但字面含义往往造成不切实际的一刀切,把本来不侵权的情形例如比较广告认定为侵权,因此仍然有必要对法律的适用作出解释。 一、欧盟商标功能理论与声誉商标扩大保护理论 (一)商标功能 商标功能理论指的是,商标具有多种功能,其中识别来源的功能是...
2021
-
03
-
19
浏览次数:33
本文作者:刘士庵近年来,职场性骚扰现象屡屡见诸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教育部曾经专门发文,规定研究生导师“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针对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开展集中治理”;最近某大型国有银行推出“最强员工行为规范”更是刷屏网络。如此种种,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职场性骚扰现象已经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要求有关机关和用人单位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直面社会现实,在人格权编以专条针对性骚扰的行为方式、用人单位的预防救济义务做了规定,为员工权益维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由于法律规定的概括性和原则性,兼之性骚扰本身具有隐秘性、敏感性的特点,以及中国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关于如何预防职场性骚扰、如何对性骚扰实施救济,现实中并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笔者不揣浅陋,现基于民法典相关规定,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雇主的性骚扰预防与救济义务试做分析。一,关于性骚扰的相关法律规定关于什么是性骚扰,相关法律并未给出清晰界定。按照学理观点,性骚扰是指以身体、语言、动作、文字或图像等方式,违背他人意愿而对其实施的以性为取向的有辱其尊严的性暗示、性挑逗以及性暴力等行为。① 我国早期对性骚扰并无明确的法律规范。2005年修正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0条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这是我国第一部明确对性骚扰做出规定的国家法律。《民法典》第10...
2021
-
03
-
12
浏览次数: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