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中国法域下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及争议解决

 

本文作者:刘艳玲


2022624日中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修改,并将于202281日起实施。

新的《反垄断法》中重点修改了几个方面:1、增加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并授予行政机关在制定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定时,进行公平竞争审查;2、增加了对经营者的约束,即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从事反垄断法禁止的垄断行为或者从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3、强化反垄断监管力量,加强反垄断执法司法,健全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秩序;4、将对经营者的法定罚款上限额度从五十万元提高到五百万元5、如果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市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反垄断执法工作2018年前由国家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分别承担。2018年国家市场管理监督总局反垄断局设立,成为反垄断专门机构。2021年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

基于新《反垄断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起草并发布了《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的法规比2015年公布的《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多10条。征求意见稿中,对经营者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进行了修改和细化,并增加兜底条款之四,见以下对比表:

第十三条

第十六条

经营者不得在行使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利用标准(含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下同)的制定和实施从事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不得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实施下列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一)在参与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故意不向标准制定组织披露其权利信息,或者明确放弃其权利,但是在某项标准涉及该专利后却对该标准的实施者主张其专利权。

(二)在其专利成为标准必要专利后,违背公平、合理和无歧视原则,实施拒绝许可、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的不合理交易条件等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标准必要专利,是指实施该项标准所必不可少的专利。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从事下列行为,排除、限制竞争:

(一)在参与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故意不向标准制定组织披露其权利信息,或者明确放弃其权利,但是在某项标准涉及该专利后却对该标准的实施者主张其专利权;

(二)在其专利成为标准必要专利后,违背公平、合理和无歧视许可的承诺,以不公平的高价许可,没有正当理由拒绝许可、搭售商品、实行差别待遇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限制条件;

(三)在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过程中,违背公平、合理、无歧视许可的承诺,未经善意谈判程序,不正当地请求法院或者相关部门作出或者颁发禁止使用相关知识产权的判决、裁定或者决定,迫使被许可方接受其不公平的高价或者其他不合理的限制条件;

(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标准必要专利,是指实施该项标准所必不可少的专利。

 

此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起草了《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等一系列规定的征求意见稿,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在行使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

从之前发生过的许可争议纠纷和垄断执法可以大致了解这些规定的起草背景。

华为与IDC的许可及争议纠纷

美国交互数字公司(简称IDC公司)是一家运营专利的非专利实施主体,拥有2G3G4G系统的标准必要专利SEP。其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公司)就SEP专利的许可展开谈判,但由于IDC公司要求支付的许可费过高,双方虽进行了多次谈判但并未达成合意。于是,IDC公司于2011726日向美国特拉华州法院起诉华为公司,诉称华为公司的用于3G WCDMA CDMA系统的产品侵犯其7件美国专利,请求判令立即停止侵权。同日,IDC公司还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起诉华为、诺基亚和中兴等公司侵犯其标准必要专利,请求ITC对这些公司的相关产品启动337调查。  

为对抗IDC公司在美国的起诉,华为公司201112月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深圳中院)起诉IDC公司,要求判令IDC公司停止垄断民事侵权行为。理由是IDC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未履行公平、合理和无歧视(FRAND)的许可义务,无视华为公司在许可谈判过程中的诚意和善意,非但不调整过高的报价,反而在美国提起SEP专利禁令之诉,表面上是在行使合法诉讼手段,实际上意图通过诉讼手段威胁和强迫华为公司接受过高的专利许可条件,该行为不具有正当性。深圳中院在审理后于20132月作出判决,判令IDC公司停止垄断行为以及赔偿华为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两千万元。双方都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经审理后于201310月作出二审判决,判决结果为维持一审判决。[1][2]

该案是中国法院首次使用FRAND原则进行裁判。

反垄断调查交互数字公司和高通公司

由于深圳中院判决的SEP专利许可费率远远小于IDC公司的当初报价。IDC公司于20131月又对华为公司向美国特拉华州法院发起专利侵权诉讼以及向ITC提起337调查。

2013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举报对IDC启动了反垄断调查,IDC公司于20137月、20141月两次到发改委接受调查询问。在反垄断调查期间,IDC公司积极配合调查,与华为公司就专利许可费和其他条款也达成了和解协议,并表示对中国其他企业的专利许可谈判将参照对华为公司的条件。发展改革委因此于20145月根据《反垄断法》第45条的规定对IDC公司作出了中止调查的决定,但视IDC公司的市场行为保留恢复调查的权利。[3]

与此同时,IDC公司在美国发起的又一轮侵权诉讼和337调查也相应与华为公司达成了和解并撤诉。

201311月,发展改革委还启动了对美国高通公司的反垄断调查,调查主要涉及高通公司滥用在CDMAWCDMALTE无效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市场及前述无线通信终端基带芯片市场的支配地位。经过调查认定高通公司具有支配地位,并且实施了《反垄断法》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主要包括:1.对过期无线标准必要专利收取许可费;2. 要求某些被许可人将持有的相关非无线标准必要专利向高通公司进行许可,要求某些被许可人将专利进行免费反向许可,以及要求某些被许可人不能就持有的相关专利向高通公司及其客户主张权利或者提起诉讼;3.高通公司搭售非无线标准必要专利许可。

最后,发展改革委于20152月根据《反垄断法》做出以下行政决定:

一、责令高通公司停止所认定的5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违法行为。但该决定的责令停止范围只涉及中国境内,中国境外不适用本行政决定。

二、对高通公司处2013年度中国境内销售额8%的罚款,总计69.88亿元人民币[4]

华为与康文森的许可纠纷

华为公司与康文森无线许可有限公司(简称康文森公司)从20144月开始进行SEP专利许可谈判,双方就各国专利的许可费率未达成合意。康文森公司是一家注册地于卢森堡的非专利实施主体,其持有通过购买获得的原属于诺基亚公司的涉及2G3G4G通信标准的部分SEP专利。

康文森公司于20177月在英国高等法院专利法庭起诉华为公司侵犯其4件英国专利,并请求法院裁定针对华为公司的全球FRAND许可费率,并于2018117日增加了请求法庭判处华为公司禁止令的诉讼请求。

华为公司于2018125日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专利确认不侵权以及SEP专利中国许可使用费裁决的诉讼。康文森公司则在20184月又向德国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对华为提起诉讼。20199月南京一审法院就SEP专利中国许可使用费率作出判决。康文森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提起上诉。二审期间,德国法院于2020827日作出判决,认定华为公司侵犯康文森公司的欧洲专利权并要求华为公司停止侵权,以及认定康文森公司提出的SEP许可费率未违反FRAND原则。该许可费率是中国一审法院确定的中国SEP专利许可费率的18.3倍。华为公司向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提出行为保全申请,于2020828日做出行为保全裁定,指令康文森公司不得在二审判决作出前,申请执行德国判决,否则从违反之日起,每日罚款人民币100万元,按日累计。[5][6]

该案是中国法院首次颁布禁诉令,具体来说是禁诉令中的禁执令。广义上的

禁诉令包括禁诉令、反禁诉令、禁执令。

小米与交互数字以及三星与爱立信的许可纠纷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小米公司)IDC公司从2015年至2020年期间就涉及3G4G5G通信标准及802.11HEVC标准的SEP专利许可进行了多轮谈判,双方未达成合意。

202069日,小米公司向武汉中级人民法院(简称武汉中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照FRAND原则确定所谈判专利的全球许可费率或费率范围。2020729日,IDC公司向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起诉小米公司专利侵权以及请求法院裁决FRAND许可费率。202084日,小米公司向武汉中院提出禁诉令保全申请。2020923日,武汉中院作出禁诉令裁定,指令IDC公司在其审理案件期间,不得针对小米公司向全球范围内的其他法院提起许可费率诉讼或申请禁诉令,否则每日罚款人民币100万元。2020929日,IDC公司向德里高等法院提交反禁诉令申请。2020109日德里高度法院颁布反禁诉令,指令小米公司不得执行武汉中院的禁诉令。20201030日,IDC公司请求德国慕尼黑地区法院颁布反禁诉令。2020119日,慕尼黑地区法院颁布反禁诉令,指令小米公司不得执行武汉中院的禁诉令。[7]

韩国三星公司SAMSUNG与瑞典爱立信公司ERICSSON在新一轮的通信标准专利许可协议谈判失败后,于2020127日向武汉中院起诉,请求法院依照FRAND原则对其通信产品确定全球许可条件以及全球许可费率。20201211日,爱立信公司在美国德州东区法院对三星公司提起诉讼,原因是三星公司违反了专利许可的FRAND义务。20201225日武汉中院基于三星公司的申请颁布禁诉令,指令爱立信公司不得就4G5G专利向中国其他法院或全球其他司法管辖区的法院寻求禁令救济或专利许可费率裁决。20201228日德州东区法院对三星公司颁布反禁诉令。

OPPO与夏普的许可纠纷

夏普株式会社(简称夏普公司)于2018710日向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简称OPPO公司)发出列有SEP专利清单的许可邀约。专利清单中包含6453G/4G专利族,13WIFI专利族和44HEVC专利族。2019219日,双方在OPPO公司的深圳办公室进行了许可会谈。在双方还未签订保密协议NDA之前,夏普公司于2020130日向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发起对OPPO公司的专利侵权诉讼,并且36日和9日向该法院又提起2件专利侵权诉讼。20202OPPO公司向深圳中院起诉夏普公司,请求法院依照FRAND原则确定SEP专利的全球许可条件,包括许可使用费率,深圳中院2020325日立案受理。夏普公司还于202036日在德国以及202041日在中国台湾对OPPO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深圳中院经审查后于20201016日作出裁定,确定其具有管辖权,并且适宜对涉案SEP专利的全球许可条件(包含全球许可费率)作出裁决。夏普公司对裁定不服,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裁定。[8]

该案首次确认了中国法院对SEP专利全球许可条件和许可费率的管辖权。深圳中院作出一审裁定之前,英国最高法院已于2020826日作出终审裁决,认定英国法院对相关SEP专利的全球许可条件具有管辖权,并确定了SEP专利的全球许可费率。本文作者也在英国法院作出确定SEP专利的全球许可费率判决后,为中国企业完成了与欧洲专利权人的SEP专利全球许可及许可费率谈判。

尾语

2011年开始到现在,中国法院和行政执法机构已有较为丰富的SEP专利许可纠纷处理经验,相关法律法规也日益完善。专利实施主体在专利许可谈判中与许可方就许可条件无法达成一致时,可以考虑首选应用中国法律或者同时应用中国法律来解决双方之间的争议。

非专利实施主体NPE如果遵守FRAND原则下的许可承诺以及遵守市场公平竞争原则,中国其实仍是一个很好地解决许可争议的地方。因为,即使IDC公司2011年与华为公司、2020年与小米公司就专利许可在多个国家引发诉讼,而且2019又与华为公司就3G4G5G通信标准的专利许可费在多个国家引发诉讼,IDC公司从中国获得的年营业收入仍在其总营收中排名第3-4位。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3)粤高法民三终字第305号民事判决书。

2.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3)粤高法民三终字第306号民事判决书。

3. 发展改革委对美国IDC公司涉嫌价格垄断案中止调查,http://www.gov.cn/xinwen/2014-05/22/content_2684822.htm

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办价监处罚〔2015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5. 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知民终732733734民事裁定书。

6. 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禁诉令案,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1/04/id/5993222.shtml

7. 慕尼黑第一法院针对小米禁诉令做出反禁诉令裁决 ,载《知产财经》,202164日。

8. 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知名辖终517号民事裁定书。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3
    2023 - 03 - 24
    作者:金涟伊信息时代的来临带来了更多机会与市场,其中意见领袖、平台主播等自媒体是这一浪潮中最突出的弄潮儿。但不论是在什么领域,对其品牌的培养都是自媒体运营的重点。运营自媒体账户培育品牌有以下注意事项。 一、 品牌名称选取 对于自媒体相关主体,不论在哪个平台建立账号,一个好的昵称是成功的一半。该昵称也会在未来成为意见领袖、up主或主播的重要品牌,成为吸引用户的最突出的标志之一。因此对昵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昵称的风格可以千变万化,可以简约,可以标识重点,可以抽象或单纯富有趣味,但不论是何风格都需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以及平台规定。 以某平台为例,在平台用户服务协议明确约定,用户所设置的账号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平台的相关规则,用户账号名称、头像和简介等注册信息及其他个人信息中不得出现违法和不良信息,未经他人许可不得用他人名义(包括但不限于冒用他人姓名、名称、字号、头像等或采取其他足以让人引起混淆的方式)开设账号,不得恶意注册平台账号(包括但不限于频繁注册、批量注册账号等行为)。同时,用户在账号注册及使用过程中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实施任何侵害国家利益、损害其他公民合法权益,有害社会道德风尚的行为。平台有权对用户提交的注册信息进行审核,这也是平台的义务。 概括而言,注册账户名称应关注: 1、 符合法律法规及平台的规定以及公序良俗2、具有可识别性——昵称及特色3、不侵犯他人在先权利 二、 重视品牌维护 自媒体运营的领域除了其频道主要内容涉及的方向外,也应当注意广告、娱乐教育服务方面的品牌维护。自媒体账户通常盈利方式包括:1、平台分成或签约;2、广告;3、衍生产品。对以上不同盈利方式应当各有注意要点。 对于通过平台分成或签约形式盈利的自媒体,应当注意签约合同中对知识产权的约定,...
  • 点击次数: 11
    2023 - 03 - 10
    作者:刘艳玲当专利申请人向多个国家/地区提交专利申请时,如果希望专利申请加快审查进程,我们知道专利审查高速路(PPH)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方式。PPH是专利审查机构直接开展的审查结果共享的业务合作,旨在帮助申请人的他国同族专利申请早日获得授权。当申请人在一国审查局提交的专利申请中有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被确定为可授权时,可以以此为基础向他国审查局就同族专利申请提出加快审查请求。除了可以加快审查以外,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次数也可能会减少,并且申请被授予专利权的可能性也能增加。同族专利申请的审查结果除了上述应用以外,还有其他的利用方式。在此根据实践经验进行相应介绍。 美国根据美国专利相关法规,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及密切相关人员在该美国专利申请的过程中有义务将对该申请的专利性重要的现有技术文件(包括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提交给美国专利商标局以供审查员在审查时考虑。这个程序也称IDS(Information Disclosure Statement,信息公开声明提交)。申请人如果没履行IDS提交义务会导致授权专利无法执行(unenforceable)。美国专利实施细则37CFR1.97-1.98以及专利审查指南MPEP609中给出了IDS文件的具体内容提交要求和时限要求,读者可进一步检索查看。这其中包括申请人及相关人员需要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外国同族专利申请的审查意见/审查结果中引用的对比文件,而且需要在收到审查意见/审查结果后3个月内提交且该期限不可延长。对于以PCT方式进美国的国家申请,审查员审查时会考虑美国专利商标局IFW系统中的所有美国专利文献;如果美国专利商标局下发的PCT/DO/EO/903表中指出了国际检索报告和相关文件的副本已经在国家阶段文件包中,审查员审查时会考虑这些对比文件。由于存在法律适用的不同情形,处理申请时请就提交细节向代理专利申请的合作专利律师/代理师咨询。印度 根...
  • 点击次数: 9
    2023 - 02 - 24
    作者:常春引言: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公开的(2021)最高法知民终1363号案件的判决书给出了关于侵犯技术秘密的侵权获利计算的新方式,即可以将侵权人在特定项目上的全部获利作为侵权获利只要侵权人有明显过错且该侵权行为直接决定商业机会的得失。这一计算方式是对技术秘密侵权案件中侵权获利计算方法的一种细化,也为其他知识产权侵权的计算方法提供了参照和启示。 案情概述:  A公司与Y公司同时参加某项目招投标,Y公司以相对较低价格中标。A公司发现中标的Y公司实际为其前核心员工组建且均与A公司签署有保密协议,保密协议约定对他们知悉的A公司技术秘密保密。A公司起诉Y公司商业秘密侵权。法院在审理认为Y公司核心员工李某的电脑中保存的该项目的标书、中期报告等文件中包含A公司的技术秘密,而且因为Y公司使该等技术秘密的行为使得其以低价中标,进而使得A公司错失了在该项目中的交易机会。因此,法院基于Y公司在该项目中的营业利润判定给与A公司赔偿。 铭盾分析: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侵犯技术秘密的赔偿述额需要按实际损失、侵权获利、法定赔偿的顺序确定。其中,侵权获利的计算方法可以参照确定侵犯专利权的损害赔偿额的方法进行。而专利侵权的侵权获利的计算方法则包括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该侵权产品(服务)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侵权产品(服务)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但其中应当合理扣除因其他权利所产生的利益,即应当考虑专利在利润中的贡献率。按照上述的计算方法,对于并非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技术秘密侵权行为的获利可以按以下方式计算:侵权获利=侵权产品(服务)量X侵权产品(服务)营业利润X技术秘密对利润的贡献率;其中,营业利润=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但在本案中,法院认为招投标项目有其特殊性,...
  • 点击次数: 12
    2023 - 02 - 17
    作者:金涟伊现如今,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无可非议,大型企业甚至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公司以统一管理、运营、保护其知识产权。而对于中小企业,品牌保护对自身发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能否另辟新径,避开企业规模的劣势,令其品牌直面消费者,使自身获得相应市场地位,成为中小企业树立优质品牌的工作重点。然而,中小企业品牌在面对猖獗的恶意抢注行为时显得更为脆弱,由于自身规模及可调用资源的限制,通常难以与怀有恶意的商标抢注人,甚至同行业竞争者相抗争。本文将简要介绍目前常见的打击恶意商标申请的办法,为中小企业打击恶意商标申请提供思路参考。 一、 何为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及法律相关规定 实践中常见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主要可分为两类:以囤积倒卖商标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侵犯他人在先权利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 (一)以囤积倒卖商标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 以囤积倒卖商标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是指申请人在多个类别大量申请商标,明显超出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商标法第四条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其商品或者服务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应当予以驳回。”该条规定了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是生产经营活动所需,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注册申请是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予以驳回。 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不以使用为目的、囤积商标的恶意注册申请的打击力度较重,一旦发现此种申请,将对该申请人所申请的全部商标均予以驳回。此种驳回目前公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的商标注册审查决定文书栏目中。 尽管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依职权主动对此种恶意注册商标行为采取行动,但在审查中仍可能存在漏网之鱼。由于此种恶意注册申请会侵占大量商标资源,可能导致企业在申请自创商标时遭遇...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0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