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云游戏平台合规问题浅析

本文作者:王亭入


行业内,通常将2019年视为云游戏的元年,2020年,云游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离爆发仍然很远。但是作为5G技术最有可能落地的应用场景之一,云游戏显然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目前国内外的游戏巨头都在加码云游戏,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法律问题的研判。

 

一、云游戏简单介绍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云游戏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游戏方式,在云游戏的运行模式下,所有游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并将渲染完毕后的游戏画面压缩后通过网络传送给用户。在客户端,用户的游戏设备不需要任何高端处理器和显卡,只需要基本的视频解压能力就可以了。这个解释高度专业化和抽象化,为了便于理解云游戏,本文用更加通俗地解释如下。在云游戏中,游戏内容提供商(比如索尼)、云游戏平台(比如网易云游戏平台)、用户(玩家)、流量提供商(比如移动,联通和电信)的角色不同。如果这些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的话,云游戏会是这样的模式:索尼专心提供各种游戏,网易云游戏平台专心搭建平台(简单理解为APP,实际上还可以是网站,电视客户端等),并把索尼的游戏预先安装在平台上,并且通过云平台自己的服务器就可以运行游戏,玩家不需要下载索尼的游戏,只需要在自己的终端上(主要是手机)下载网易云游戏平台的APP,登录APP后,可以从琳琅满目的各种游戏中,选择索尼的某款游戏,直接在玩家自己的手机上就可以操作索尼的游戏。

 

因此,云游戏平台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用户手机在不下载安装游戏的情况下,通过云平台就可以操作大型的游戏,云平台完成了对大型游戏的实质性计算和操作,用户仅仅是通过手机向云平台发送指令。简单说,用个破手机一样能玩大型游戏,而现在大多数游戏是需要下载到手机或者电脑的,对配置的要求很高。第二,云游戏目前最大的障碍在于流量成本。 5G之前最大的障碍是传输速度,迟延过于严重用户体验差。实际上云游戏的技术十几年前就有了,但是限于迟延的问题无法解决,一直没有的发展起来,但是5G技术的出现则意味着云游戏发展的窗口期终于到来。当然,5G并不意味着云游戏马上就可以进入高速发展期,因为还有一个非常商业化的因素,即昂贵的流量对于平台是很大的负担。

 

云游戏中,各个参与者的盈利模式不同。对于云平台而言,主要是通过收取平台用户的时长费获利。用户如果想要操作平台内的游戏,首先要注册成为平台的用户,并且给自己的平台账户充值用于购买平台的使用时间。对于游戏内容提供商而言,利润主要来自于平台缴纳的许可费和用户在操作游戏时购买皮肤等道具的费用。对于流量提供商,利润自然是平台购买流量的费用。

 

二、云游戏平台相关法律问题

 

云游戏平台既可能是技术服务提供商,也可能是内容提供商。如果是技术服务提供商,可以按照通知-删除的规则处理,如果是内容提供商,则需要承担直接责任。 这种区分及相应的处理方式,在知识产权领域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规则,云游戏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假定云游戏平台是内容提供商,那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云游戏平台经过授权上线了游戏,第二种情况没有授权。简单分析如下:

 

第一种情况:有授权

 

云游戏平台的合规需要重点关注:

 

1、数据合规

 

云游戏平台不可避免的要处理玩家的数据,包括玩家的云游戏平台用户名和密码,操作游戏的历史记录,充值记录,充值途径,以及登陆游戏的用户名和密码(如有,例如QQ号)等,这些是数据合规的重要内容。有些数据处理的授权可以通过游戏内容提供商直接获得,有些则需要单独征得玩家的同意。另外,游戏的社交化趋势也意味着对玩家数据的处理要格外谨慎。例如:云游戏平台可能会要求读取玩家A的手机通讯录,目的是为了识别通讯录中的好友BC是否是同一云平台的用户,从而帮助他们在平台内建立社交联系(简单说,成为游戏内的好友或联系人),那么云游戏平台对于通讯录中BC的名字和联系方式的储存时间就要做到最小化,在读取了通讯录后理论上可以马上判断BC是不是平台的用户,如果不是,则需要立即删除或者匿名化BC的信息,而不得主动给他们发送营销短讯,或者继续存储该信息以期望BC在未来成为平台用户时再利用这部分信息。这个例子的处理规则,通过凌某诉抖音案件得到明确((2019) 0491 民初 6694 号,北京互联网法院)。

 

2、游戏合规

 

尽管游戏本身是否合法,包括是否具有许可证、是否侵犯第三人权益等首先是游戏内容提供商的责任,但是云平台对游戏本身可能的违法违规之处,也要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云游戏平台此时承担的是过错责任,即云游戏平台只有在明知或应知游戏存在违法违规情节,仍然予以上线的情况下,才会承担直接责任。例如游戏具有许可证是平台必须要核实的内容,不核实则需要承担直接责任。例如游戏内容侵犯第三人知识产权,在接到权利人通知后仍不下线游戏的,则对侵权扩大的部分承担法律责任。

 

此外,平台要特别注意与游戏内容提供商之间的合同。由于优质的游戏属于稀缺资源,游戏内容提供商具有很大的话语权,一般提供格式合同供分发渠道(包括云平台)签署,此时平台往往没有商业能力进行谈判以修改合同。因此,提醒云平台经营者的是,此时并不是只能“认命”,签署合同就一了百了,而是对于合同中没有涉及的条款,以及可能存在歧义的条款,要注意通过微信、电邮等方式巧妙地与游戏内容提供商进行沟通,留下证据。那么将来一旦发生争议,对于格式合同,合同法的明确规则是有两种以上解释的,按照不利于提供格式合同的一方解释。这个实战的技巧请云平台经营者务必注意,对于游戏内容提供商而言,也意味着内部培训自己员工的重要性,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不要跟分发渠道随便交流。

 

3、服务合规

 

无论是将云游戏平台与玩家之间的关系视为是许可和被许可的关系,还是一种服务合同,云游戏平台对玩家都负有直接的安全保障责任和质量责任,如果玩家的账户被盗,平台没有事先采取足够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保障,则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需要赔偿玩家。如果平台无法实现随时随地的登陆操作,相当于违约,也需要赔偿玩家。再比如,一个云游戏平台内具有丰富的游戏资源,因此吸引了大批的玩家充值消费。但是突然云游戏平台内的游戏资源急剧减少或者排行榜靠前的游戏突然下线,这样肯定会引起玩家的不满,要求退费。如果这种游戏资源的下降是因为游戏内容提供商导致的,平台可以按照违约追究游戏内容提供商的责任,那么尽量在合同中提前约定违约责任,比如把玩家退费作为计算损失的一部分,对平台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第二种情况:无授权

 

云游戏平台可能面临来自于游戏内容提供商的下述侵权指控:

 

1)         预装游戏,侵害计算机软件复制权(有时,权利人会就游戏中的美术元素、音乐元素和连续动态画面(类电作品)同时主张被侵权了复制权,但是参考广东高院2020年关于网络游戏的审判指引,如果可以实现游戏整体保护的,对元素保护一般不再支持)。

2)         在平台上推广游戏时不可避免的要使用游戏的美术元素、音乐元素、以及短视频,构成对美术作品、音乐作品和类电作品复制权和信网权的侵害。

3)         向玩家传送游戏的连续动态画面构成对类电作品的复制权和信网权的侵害(复制权一般会被信网权吸收,先有复制后有传播)。

4)         违反反法第二条的商业道德(平台相当于拦截了游戏内容提供商的用户,用户不用再下载安装游戏了,形成对游戏的实质替代,掠夺权利人的商业机会,利用游戏宣传自己的云游戏平台)。

5)         违反反法第六条,因为对于游戏和游戏元素的使用,可能误认为平台与游戏内容提供商之间具有合作关系等。

6)         违反反法第十二条,因为平台内的游戏如果不是游戏内容提供商提供,有时候可能会出现无法充值的情况,相当于平台限制了游戏的功能。另外,游戏内容提供商一般会有风险控制机制,例如玩家通过平台的账号登陆平台后,在操作某个具体的游戏时,还要通过微信号登陆该游戏,由于微信会识别登陆的IP地址,此时会把云平台的IP地址(有时候还是动态的)识别为登陆地址,从而与用户登陆微信的常用地址不同,系统会识别为微信号存在风险(例如被盗取),进而冻结账号。另外,云游戏平台的流量消耗巨大,为了节省流量,对于游戏的画质往往会进行控制,这对游戏内容提供商而言,会降低游戏在玩家中的口碑,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7)         侵害商标权。云游戏平台难免会使用游戏的名称(往往同时也是注册商标)用于宣传推广,侵害游戏内容提供商的商标权。

 

在无授权的情况下,游戏往往会随时下线,此时云游戏平台对其用户相当于违约,也要承担违约责任,如果用户因此提出退费,一般会得到支持。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3
    2023 - 03 - 24
    作者:金涟伊信息时代的来临带来了更多机会与市场,其中意见领袖、平台主播等自媒体是这一浪潮中最突出的弄潮儿。但不论是在什么领域,对其品牌的培养都是自媒体运营的重点。运营自媒体账户培育品牌有以下注意事项。 一、 品牌名称选取 对于自媒体相关主体,不论在哪个平台建立账号,一个好的昵称是成功的一半。该昵称也会在未来成为意见领袖、up主或主播的重要品牌,成为吸引用户的最突出的标志之一。因此对昵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昵称的风格可以千变万化,可以简约,可以标识重点,可以抽象或单纯富有趣味,但不论是何风格都需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以及平台规定。 以某平台为例,在平台用户服务协议明确约定,用户所设置的账号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平台的相关规则,用户账号名称、头像和简介等注册信息及其他个人信息中不得出现违法和不良信息,未经他人许可不得用他人名义(包括但不限于冒用他人姓名、名称、字号、头像等或采取其他足以让人引起混淆的方式)开设账号,不得恶意注册平台账号(包括但不限于频繁注册、批量注册账号等行为)。同时,用户在账号注册及使用过程中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实施任何侵害国家利益、损害其他公民合法权益,有害社会道德风尚的行为。平台有权对用户提交的注册信息进行审核,这也是平台的义务。 概括而言,注册账户名称应关注: 1、 符合法律法规及平台的规定以及公序良俗2、具有可识别性——昵称及特色3、不侵犯他人在先权利 二、 重视品牌维护 自媒体运营的领域除了其频道主要内容涉及的方向外,也应当注意广告、娱乐教育服务方面的品牌维护。自媒体账户通常盈利方式包括:1、平台分成或签约;2、广告;3、衍生产品。对以上不同盈利方式应当各有注意要点。 对于通过平台分成或签约形式盈利的自媒体,应当注意签约合同中对知识产权的约定,...
  • 点击次数: 11
    2023 - 03 - 10
    作者:刘艳玲当专利申请人向多个国家/地区提交专利申请时,如果希望专利申请加快审查进程,我们知道专利审查高速路(PPH)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方式。PPH是专利审查机构直接开展的审查结果共享的业务合作,旨在帮助申请人的他国同族专利申请早日获得授权。当申请人在一国审查局提交的专利申请中有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被确定为可授权时,可以以此为基础向他国审查局就同族专利申请提出加快审查请求。除了可以加快审查以外,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次数也可能会减少,并且申请被授予专利权的可能性也能增加。同族专利申请的审查结果除了上述应用以外,还有其他的利用方式。在此根据实践经验进行相应介绍。 美国根据美国专利相关法规,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及密切相关人员在该美国专利申请的过程中有义务将对该申请的专利性重要的现有技术文件(包括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提交给美国专利商标局以供审查员在审查时考虑。这个程序也称IDS(Information Disclosure Statement,信息公开声明提交)。申请人如果没履行IDS提交义务会导致授权专利无法执行(unenforceable)。美国专利实施细则37CFR1.97-1.98以及专利审查指南MPEP609中给出了IDS文件的具体内容提交要求和时限要求,读者可进一步检索查看。这其中包括申请人及相关人员需要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外国同族专利申请的审查意见/审查结果中引用的对比文件,而且需要在收到审查意见/审查结果后3个月内提交且该期限不可延长。对于以PCT方式进美国的国家申请,审查员审查时会考虑美国专利商标局IFW系统中的所有美国专利文献;如果美国专利商标局下发的PCT/DO/EO/903表中指出了国际检索报告和相关文件的副本已经在国家阶段文件包中,审查员审查时会考虑这些对比文件。由于存在法律适用的不同情形,处理申请时请就提交细节向代理专利申请的合作专利律师/代理师咨询。印度 根...
  • 点击次数: 9
    2023 - 02 - 24
    作者:常春引言: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公开的(2021)最高法知民终1363号案件的判决书给出了关于侵犯技术秘密的侵权获利计算的新方式,即可以将侵权人在特定项目上的全部获利作为侵权获利只要侵权人有明显过错且该侵权行为直接决定商业机会的得失。这一计算方式是对技术秘密侵权案件中侵权获利计算方法的一种细化,也为其他知识产权侵权的计算方法提供了参照和启示。 案情概述:  A公司与Y公司同时参加某项目招投标,Y公司以相对较低价格中标。A公司发现中标的Y公司实际为其前核心员工组建且均与A公司签署有保密协议,保密协议约定对他们知悉的A公司技术秘密保密。A公司起诉Y公司商业秘密侵权。法院在审理认为Y公司核心员工李某的电脑中保存的该项目的标书、中期报告等文件中包含A公司的技术秘密,而且因为Y公司使该等技术秘密的行为使得其以低价中标,进而使得A公司错失了在该项目中的交易机会。因此,法院基于Y公司在该项目中的营业利润判定给与A公司赔偿。 铭盾分析: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侵犯技术秘密的赔偿述额需要按实际损失、侵权获利、法定赔偿的顺序确定。其中,侵权获利的计算方法可以参照确定侵犯专利权的损害赔偿额的方法进行。而专利侵权的侵权获利的计算方法则包括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该侵权产品(服务)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侵权产品(服务)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但其中应当合理扣除因其他权利所产生的利益,即应当考虑专利在利润中的贡献率。按照上述的计算方法,对于并非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技术秘密侵权行为的获利可以按以下方式计算:侵权获利=侵权产品(服务)量X侵权产品(服务)营业利润X技术秘密对利润的贡献率;其中,营业利润=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但在本案中,法院认为招投标项目有其特殊性,...
  • 点击次数: 12
    2023 - 02 - 17
    作者:金涟伊现如今,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无可非议,大型企业甚至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公司以统一管理、运营、保护其知识产权。而对于中小企业,品牌保护对自身发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能否另辟新径,避开企业规模的劣势,令其品牌直面消费者,使自身获得相应市场地位,成为中小企业树立优质品牌的工作重点。然而,中小企业品牌在面对猖獗的恶意抢注行为时显得更为脆弱,由于自身规模及可调用资源的限制,通常难以与怀有恶意的商标抢注人,甚至同行业竞争者相抗争。本文将简要介绍目前常见的打击恶意商标申请的办法,为中小企业打击恶意商标申请提供思路参考。 一、 何为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及法律相关规定 实践中常见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主要可分为两类:以囤积倒卖商标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侵犯他人在先权利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 (一)以囤积倒卖商标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 以囤积倒卖商标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是指申请人在多个类别大量申请商标,明显超出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商标法第四条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其商品或者服务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应当予以驳回。”该条规定了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是生产经营活动所需,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注册申请是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予以驳回。 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不以使用为目的、囤积商标的恶意注册申请的打击力度较重,一旦发现此种申请,将对该申请人所申请的全部商标均予以驳回。此种驳回目前公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的商标注册审查决定文书栏目中。 尽管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依职权主动对此种恶意注册商标行为采取行动,但在审查中仍可能存在漏网之鱼。由于此种恶意注册申请会侵占大量商标资源,可能导致企业在申请自创商标时遭遇...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0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