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律师办案手记|办理一起案件,收获多种经验

本文作者:陈巴特

律师代理诉讼,自然渴望公正的胜诉,最终取得令当事人满意的结果。没有一个诉讼律师不为此而努力。当然,对律师本人而言,通过办理案件,其收获成就感和办案经验,也不言而喻。笔者去年在北京朝阳法院成功办理了一起合同纠纷诉讼案件,涉及多个焦点问题。由于庭前准备充分,法庭采纳了笔者针对这些焦点问题的全部代理意见,案件取得完胜的结果。在此和读者朋友们分享。

案情简介

2017年9月,北京某文化传媒公司(案件被告,以下简称“A公司”)中标西北某市关于文旅推广的政府采购项目。由于实力有限,其与实力较强的北京同类企业B公司(案件原告,委托人)合作,商定A公司委托B 公司承办该项目中“文旅特色小镇创新高峰论坛”分项,负责分项的策划、组织及落地执行;合同金额80万元,预付40万元,待活动结束、项目主办方最终结算并向A公司支付后,A公司再向B公司支付余款40万元;违约方承担守约方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双方同时商定了合同的其他具体内容。

随后第二天,B公司根据商定的合同内容,拟定并打印了书面合同,加盖公章,安排职员将此书面合同带至A公司,请A公司盖章。但不巧的是,A公司负责盖章的人正好外出办事,一时无法盖章。由于双方在此前的合作中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B公司职员也因需要办理其他事情而不愿长时间等待,便将只盖有B公司公章的两份书面合同留置A公司,告知盖好A公司公章后快递回B 公司。合同盖章的事就此搁置。

A公司在项目实施前如约向B公司支付了预付款40万元。B公司亦成功完成了分项的策划、组织及落地执行工作,完全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后A公司迟迟未向B公司支付余款。为此,B公司法定代表人于某亲自找到A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某,周某向于某出具了《说明和承诺》,确认双方公司签订了合作合同;B公司完全履行了合同义务;余款40万元未支付是因为项目主办方未向A公司支付等。

至2019年底,A公司仍未支付余款给B公司,为此成诉。

法院判决

判决A公司向B公司支付合同款40万元,并以此为基数,按照合同约定的每日万分之五的标准向B公司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A公司向B公司支付合理的律师费3万元。

争议焦点

法庭在审理本案过程中,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及法庭陈述,总结了以下几个焦点问题:

(一)A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某签署《说明和承诺》的行为,是否代表了A公司的行为?

(二)B公司提交的只加盖有B公司公章的合同,是否可以作为认定包括合同具体内容在内的本案事实的依据?

(三)B公司主张的违约金和因委托律师办理本案而支出的律师费,是否应获得支持?

(四)A公司以项目主办方未向其支付尾款为由进行抗辩,是否成立?

代理意见

(一)周某的行为是职务行为,其签署《说明和承诺》的法律后果应当由A公司承担。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行为通常分两种:职务行为和非职务行为。如果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义从事职务行为,则构成代表行为,该行为的一切后果都有公司承担。反之,如果其以个人名义从事某种行为,则属于非代表行为,即个人行为,该行为的后果与公司无关,完全由其个人承担责任。区分职务行为还是非职务行为(个人行为),要看其行为是否基于公司或法律的授权,是否是否对外产生可信赖的代表行为,获益归属于个人还是公司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本案中,周某系A公司法定代表人,其代表职权来自法律的明确授权,故不另需法人的授权委托书。B公司法定代表人于某之所以找周某商谈,一方面是因为周某对B公司能产生可信赖的代表行为。另一方面,双方商谈的是A公司欠付B公司合同尾款事宜,《说明和承诺》的全部内容亦都针对双方公司之间的业务。根据我国《民法总则》(注:去年《民法典》尚未实施)第六十一条“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之规定,周某签署说明和承诺》,是职务行为,代表了A公司,其的法律后果,应当由A公司承担

(二)只加盖有B公司公章的合同,应当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依据。

尽管B公司提交的合同没有加盖A公司公章,但是,周某在说明和承诺》中,明确说明双方签订有书面《合作合同》,因此,A公司对合同内容负有举证义务。因A公司未提交书面合同证明,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责任。并且,B公司提交的收款凭证及履行合同的证据等,与没有加盖A公司公章的合同内容完全相符。因此,B公司提交的没有加盖A公司公章的《合作合同》,真实无误,应当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依据。

(三)A公司应当依照约定向B公司支付违约金,应当承担B公司因委托律师办理本案而支出的律师费。

如前所述,《合作合同》应当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依据。《合作合同》对逾期付款违约金以及守约方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应当由违约方承担,有明确的约定。并且,约定的违约金标准并非过高,律师费亦符合北京市通常标准,符合北京市关于律师费的政府指导价标准。因此,A公司应当向B公司支付违约金和B公司支出的律师费。

(四)A公司以项目主办方未向其支付尾款为由进行抗辩,不能成立。

《合作合同》的确有关于合同尾款支付的“背靠背条款”约定。理论上,“背靠背条款”的约定,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应依据《合同法》(注:去年《民法典》尚未实施)第45条来审查付款条件是否成就。根据该条款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背靠背条款”的约定,仅为诚实信用履约状态下的理想进度。如完全依据该条款,将使B公司处于长期等待涉案付款条件不确定能否成就的风险中,不仅超出了B公司对于项目主办方付款进度的合理知悉以及掌控范围,也违反了合同法的公平原则及立法精神。A公司一直仅以其所称的沟通协商等方式主张债权的客观行为,始终未能使其在合理期限内实现实质性的权利主张效果,体现出其对于本案约定付款条件持续处于不成就状态的主观放任,属于对本案付款条件的消极阻止。综合以上考量因素,根据《合同法》第45条的规定,本案的付款条件已经成就。因此,A公司以项目主办方未向其支付尾款为由进行抗辩,不能成立,其应当向B公司支付合同余款。

律师建议

1、尽管本案中A公司未加盖公章的合同得到了法庭的认定,但也是建立在B公司提交了其他证据、尤其是后来A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说明和承诺》能够佐证的基础上。基于合同管理的考虑,同时为了避免在将来可能存在的诉讼中承担败诉风险,律师建议:企业之间在经济往来中,达成一致意见后,双方最好在同一时间在书面合同上加盖公章。确实无法做到,也绝不可基于脆弱的信任关系,将己方已盖好公章的书面合同留存到对方处等待对方盖章寄回。

2、双方在协商、签订合同时,合同内容最好包含“守约方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应当由违约方承担”之类的内容。一方面,该条款可以促使双方守约。另一方面,一旦有一方违约,守约方需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其支出的律师费、差旅费、办案费等合理费用,都可得到法庭支持。守约方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不需承担不必要的维权成本。

3、“背靠背条款”通常见于建设工程合同中,但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该条款已见于各类经济合同中。付款方如果考虑将来可能会在诉讼中利用该条款进行有效抗辩,就必须在拟定该条款时做到:(1)整个合同合法有效,不存在无效的事由,避免因合同无效导致该条款无效;(2)条款内容明确具体,避免因约定不清被法院认定约定不明而不予适用;(3)对该条款作明显标识,充分提醒对方注意,避免被法院认定为未作提示的格式条款,从而认定该条款无效。在产生问题后必须做到:(4)付款方应积极向其上家主张权利,最好通过法律途径主张,并保留好相关证据,避免被法院认定为怠于行使权利、不正当的阻止条件成就、视为条件已成就的风险。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4 - 11 - 22
    作者:张嘉畅在当今这个知识产权(IP)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从影视、文学、游戏到音乐,IP的身影无处不在。数据显示,中国的IP产业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并持续增长。发展到现在,尤其是在“打卡探店”经济的推动下,餐饮行业也纷纷利用IP主题餐厅、IP食品和布景打卡等方式吸引顾客。  (伦敦Pooh corner咖啡厅,图源自小红书用户Kunkunnnnn)知识产权(IP)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和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权利。在本文中,我们将“IP”主要理解为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IP权利”则特指作品著作权(版权)。本文也将仅围绕著作权侵权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对于店铺经营者来讲,伴随着高额的经济利益而来的,是潜在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在餐厅、咖啡厅等餐饮店当中,风格模仿、主题布景、主题饮食产品,或是售卖或赠送的主题周边是比较常见的IP应用的场景。那么,开设主题餐饮店或使用IP吸引顾客时,哪些情况下可能产生著作权侵权风险呢?一、经营者应确定所使用的IP是否受到版权保护有一些餐厅经营者是出于情怀或爱好,为了结交同好或扩大自己喜欢的IP的影响力而在其经营的店铺中使用IP元素。这时,如果被使用的作品已经超出著作权保护期限,即已经进入公有领域,其财产权不再受到版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自然人的作品财产权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法人作品财产权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视听作品的财产权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不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可以在不篡改或扭曲其作品本质的情况下用于商业使用。在我国比较常见的主题有四大名著主题餐厅,或艺术主题餐厅(使用世界名画、名著当中的文字摘录进行装潢)等,均是使用了广为大众所知的IP对餐厅进行了包装加工。在仅适用作品元素的情况下,无论是主题布景或是...
  • 点击次数: 1000001
    2024 - 11 - 15
    作者:陈巴特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根据2024年11月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各增加1天。根据该通知,2025年春节期间放假安排为:1月28日(农历除夕、周二)至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周二)放假调休,共8天。1月26日(周日)、2月8日(周六)上班。曾经除夕不放假,多年来一直是国人吐槽的重心。对国人来说,除夕的重要性不亚于大年初一。炮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自古至今,除夕可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家人欢聚一堂,互送祝福,祭祖先,贴春联,包饺子,吃年饭,一起辞旧迎新。对于远方的游子,在外打拼一年,很大程度就是为了满足回家过年的渴望。虽然很多企事业单位考虑到除夕的重要性,每年也安排除夕放假,劳动者也可以通过休年休假实现回家过年的愿望,但毕竟此前国家法定节假日未包括除夕,回家的感觉还是不一样。如今,国家正式将除夕确定为法定节假日,可谓“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然鹅,并不是每一位劳动者都能享受到这美好的春节假期的。地球在转,社会依然要运转,各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的企业会比平时更加繁忙,赶工期的企业也可能加班加点……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春节假期全在上班,企业怎么计算加班工资?一、什么是法定节假日?我国法定节假日有哪些?法定节假日是由国家法律、法规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也是劳动者休息时间的一种。劳动者在这些日子可以享受带薪休假。包括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和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根据2024年11月10日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2、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 点击次数: 1000011
    2024 - 11 - 08
    作者:常春【摘要】在专利侵权案件中,中国专利法意义上的”制造者”不仅限于实施具体制造行为的主体,还包括组织生产资源、协调生产环节并确定产品技术方案的主体。近年来,随着生产链分工日益细化,最高法在多个案例中将具备协调、指挥等作用的主体纳入”制造者”范畴,逐步形成了扩展的制造者认定标准。本文以多个典型案例为基础,分析在专利侵权中制造者身份的认定、共同侵权构成要件及法律适用。【关键词】专利侵权、制造者、共同侵权、连带责任、专利法一、案件背景与争议焦点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公布了第(2021)最高法知民终2301号判决的裁判要旨,其中指出专利权人某家庭制品公司发现金华某文体用品公司在京东平台销售的杯子侵犯其发明专利权。金华某文体用品公司通过购买防伪标签获得商标授权,委托永康某工贸公司生产杯子,并完成销售。此外,广州某贸易公司和浙江某工贸公司负责审核产品图样、提供授权和防伪标签。专利权人认为金华某文体用品公司、广州某贸易公司及浙江某工贸公司共同侵权,要求赔偿。在一审中,法院仅认定金华某文体用品公司为制造者,但二审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广州某贸易公司、浙江某工贸公司通过防伪标签控制和审核图样和产品样品等行为对制造环节起到了控制作用,将三家公司认定为共同侵权,要求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1)如何认定“制造者”身份;2)如何认定多主体构成共同侵权;3)对合法来源抗辩的适用标准。二、专利侵权案件中“制造者”身份的认定在专利侵权中,“制造者”不仅指实际的制造行为实施者,也包括间接控制和主导制造过程的主体。以下典型案例有助于进一步说明最高法在制造者认定中的标准:1. 四川金象赛瑞化工公司与山东华鲁恒升化工公司技术秘密与专利侵权案(案号:(2020)最高法知民终1559号)中,多方被告分别负责不同生产环节,共同构成了专利侵权行为的制造者。最高法认为即使没有直接制造行为,但...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4 - 10 - 28
    作者:杨秀芸2020年修订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首次确认了企业名称争议可以通过行政裁决的形式处理。随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了企业名称争议裁决制度的相关规定,包括处理原则、流程时限、考虑因素等。部分省份也紧跟步伐,相继颁布与企业名称登记与争议处理相关的地方性规定,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名称争议处理办法》,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云南省企业名称争议裁决办法(试行)》等等。尽管这些规定的出台为企业名称争议的解决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处理路径,但在实践中,适用企业名称争议裁决程序仍面临诸多挑战。以下是本人在处理企业名称争议裁决中遇到的难题以及对解决策略的初步想法。一、企业名称争议处理分割化的困境与思考(一)困境描述笔者在进行企业名称投诉的实践中,观察到一种普遍现象,如果他人登记的企业字号与在先企业字号、注册商标都高度近似的情形下,在先权利人在投诉或争议裁决申请文件中,会将企业名称侵权、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并提出,请求行政机关综合考虑,从而给出一个公正的处理决定。但是行政登记机关往往在收到文件后,会将企业名称侵权、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等纠纷划分至不同科室或部门处理,如:注册许可科聚焦于企业名称登记的合规性审查,注重形式审查,而知识产权科或商标科或不正当竞争科会专注于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注重实质审查。这种“各自为政”的处理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专业分工,却也因信息孤岛效应而难以形成对案件全面、系统的认知,从而导致许多企业名称争议案件难以获得公正、合理的裁决。(二)探讨企业字号和商标均是现代企业重要的商业标识,企业字号是用来区别生产经营者的,代表企业的信誉,须与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相联系而存在。商标是用来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须与其所依附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相联系而存在,代表着商品或服务的信誉、质...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0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