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商业秘密中的技术密点讨论和分析

作者:刘艳玲

              

商业秘密有三个构成要件:一是该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即该信息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二是该信息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三是权利人对该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概括地说,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信息,即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商业秘密。 技术秘密纠纷案件由于其技术复杂性、案件背景复杂性和有效证据取得性等原因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属于较难的案件。

权利人主张被诉侵权人侵犯自己所有的技术秘密,权利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实和理由:第一,明确其技术秘密的内容,通常需要细化固定和明确其主张的技术密点;第二、举证该技术秘密具有商业价值;第三、被诉侵权人持有的侵权信息;第四、被诉侵权人持有的侵权信息与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构成实质上相同;第五、被诉侵权人实施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中所列的侵权行为之一。首先,技术秘密内容的查明作为商业秘密的确权基础就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本文结合现有裁决文书对技术秘密纠纷中技术密点的分析和认定进行讨论。

 

 

【案号】(2015)闽民初字第152-3号民事裁定书和(2020)最高法知民终385号二审民事裁定书[汕头海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北大方正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方兴化工有限公司等其他侵害商业秘密纠纷]

 

【一审基本案情】

汕头海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汕头海洋公司”)主张其系S.O.E第二代聚苯乙烯成套工艺、装备专有技术许可的所有权人,并将该专有技术许可给了泉港海洋公司使用。后泉港海洋公司的资产经司法拍卖后归被告之一方兴公司所有。为能启动生产,方兴公司在原泉港海洋公司部分高管和技术骨干尚未解除劳动合同并负有保密和竞业限制义务的情况下,招录相关人员完成对S.O.E第二代聚苯乙烯成套工艺、装备专有技术生产线的生产和使用,该行为构成对原告专有技术知识产权的侵犯。

福建高院认为,汕头海洋公司主张其拥有的商业秘密为技术信息,内容为“S.O.E第二代聚苯乙烯成套工艺、装备专有技术”,其主张拥有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内容包括生产聚苯乙烯整个流程,即从原料投放到成品产出所涉及的所有工艺和所有机器装备。

但是聚苯乙烯并非新产品,聚苯乙烯的主要生产工序为公知流程,成套设备亦涉及通用设备,因此,汕头海洋公司主张的商业秘密内容和范围过于宽泛。由于汕头海洋公司始终未能对成套工艺和设备的具体秘密点进行明确和固定,导致本案诉讼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也不明确具体,因此裁定驳回汕头海洋公司的诉讼。

 

【二审基本案情】

一审原告汕头海洋公司不服一审裁定,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认为涉案商业秘密的具体秘密点已明确固定。

二审法院查明,汕头海洋公司在一审中向法院提供过的证据包括:《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S.O.E第二代聚苯乙烯成套工艺、装备专有技术鉴定资料”;“泉州泉港海洋聚苯树脂有限公司工艺操作手册、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2008)汕中法知初字第9号民事判决书;(2010)粤高法民三申字第19号民事判决书;编号为CX2017-123的科技查新报告;

以及《S.O.E.第二代聚苯乙烯成套工艺、装备生产专有技术说明》及《汕头海洋补充证据二》。

汕头海洋公司在一审中明确了主张的主要技术秘密信息包括:

1.工艺及控制:设备管道配置及物料流向、控制节点及联锁回路,载体主要体现在《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部分体现在《工艺操作手册》中的第二部分“工艺流程及原辅材料”、第十二部分“附录二PS厂热油调节阀开度情况概述”(《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及《工艺操作手册》在2004年汕头海洋公司送中国石油化工协会进行涉案专有技术科技成果鉴定时作为鉴定资料提交);

2.设备及生产线操作技术:单机操作规程、单元操作(空釜开车、空釜停车、满釜开车、满釜停车、紧急停电停车、转产方案等)、日常巡查内容、常见故障及措施等,载体主要体现在《工艺操作手册》;

3.设备结构及制造技术,载体主要体现在“设备图纸”上。

在《专有技术说明》中,汕头海洋公司对记载在《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载体上的“控制节点及控制连锁回路”“设备、管道配置及物料流向”这两部分其所主张的技术秘密点进行了说明。因此,汕头海洋公司主张的商业秘密点和载体显然是具体的明确的。

虽然汕头海洋公司所主张的上述技术信息中可能包含现有技术的内容,未必全部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商业秘密,但这属于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实体审查的内容,可以在双方诉辨对抗过程中,结合技术鉴定等多种技术事实查明手段予以认定。

汕头海洋公司的诉讼主张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确具体,符合民事案件的诉讼条件,因而撤销原审裁定,有原审法院继续审理。

 

【讨论与分析】

 

在(2020)最高法知民终1667号民事判决“香兰素”一案中,原告嘉兴市中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嘉兴公司)等诉讼请求涉及的商业秘密指通过香兰素生产设备图、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直接体现的技术信息。嘉兴公司的“食品添加剂香兰素”于2003年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香兰素清洁生产新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于2011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其“香兰素生产绿色工艺”项目同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其“香兰素分离技术及工程应用”在2013年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嘉兴公司等在诉讼中主张了6个技术秘密点,其中包括缩合塔、氧化装置和蒸馏装置这3个设备的图纸以及粗品香兰素分离工艺及设备、愈创木酚回收工艺及相应设备,和香兰素合成车间工艺流程图。 这些技术秘密点载体涉及58个非标设备的设备图287张以及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25张。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这些设备图承载了具有特定结构、能够完成特定生产步骤的非标设备或设备组合的参数信息,构成相对独立的技术单元,属于技术信息。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记载了相关工序所需的设备及其位置和连接关系、物料和介质连接关系、控制点参数等信息,亦为相对独立的技术单元,同样属于技术信息。这些技术信息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得。因此原告所主张的技术秘密点得到法院的支持。

 

2020)最高法知民终1889号民事判决一案中,法院认为技术秘密通常以图纸、工艺规程、质量标准、操作指南、实验数据的形式来体现,权利人为证明其技术秘密的存在及其内容,通常会在体现上述技术秘密的载体文件基础上,总结、概括、提炼其需要保护的技术信息,其技术秘密既可以是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构成技术方案的部分技术信息。允许权利人在从其技术资料等载体中总结、概况、提炼秘密信息时,应当允许将其具有秘密性的信息结合现有技术及公知常识形成一个或多个完整的技术方案,所得到的技术方案只要不为社会公众普通知悉和容易获得,即可以作为技术秘密予以保护。

 

    以上几个案例给到启发的是:商业秘密权利人除了对其专有技术做好保密管理措施外,参与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有利于明确其专有技术的创新性,在公司日常经营中做好与其专有技术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反映专有技术的商业价值,从而为其专有技术建立一个较为稳固的商业秘密权。 进一步地,权利稳定的商业秘密权(知识产权)又能进一步助力其整体企业运营或知识产权价值货币化。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01
    2025 - 08 - 08
    作者:金涟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第三十条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凡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已经注册的或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由商标局驳回申请,不予公告。” 该法条是商标审查实践中判断商标是否应予核准注册的重要法律依据。 尽管该条款本身并未出现“混淆”二字,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理指南》等配套规范,已将“容易导致混淆”确立为独立的评判要件。司法实践中,法院援引本条时,除审查标识是否“相同或近似”、商品是否“同一种或类似”外,还需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本文拟以某公司诉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驳回复审行政纠纷一案为切入点,探析《商标法》第三十条中“混淆可能性”的认定尺度与适用逻辑。 一、《商标法》第30条规定与混淆 现行《商标法》明文提及“混淆”的法条只有3条,即第13条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条款、第42条关于转让的条款,以及第57条关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条款。但在商标相关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法规中,“混淆”是商标法第30条认定商标近似的重要判断依据。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6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商标是否近似,既要考虑商标标志构成要素及其整体的近似程度,也要考虑相关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所使用商品的关联程度等因素,以是否容易导致混淆作为判断标准。 而2019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理指南》第15条进一步明确了,“适用商标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时,可以综合考虑商标标志的近似程度、商品的类似程度、引证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相关公众的注意程度以及诉争商标申请人的主观意图等因素,以及前述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是否容易造...
  • 点击次数: 1000009
    2025 - 07 - 25
    作者:陈巴特运输毒品罪指的是在中国境内,通过携带、邮寄、利用他人或交通工具等方式,将毒品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该罪行具体表现为改变毒品的所在地。作为毒品犯罪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运输毒品的行为为毒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加剧了毒品的泛滥,不仅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社会治安问题频发,甚至关系民族兴衰、国家安危。从社会危害性来看,运输毒品罪无疑属于性质恶劣的犯罪类型。因此,厉行禁毒、依法严厉打击包括运输毒品犯罪在内的毒品犯罪,是党和政府的一贯立场和主张。【基本案情】王某和妻子均是执业药师,且一同就职于中部某市中心医院药房。与药品药材打交道,成为夫妻二人日常工作。幸福的家庭,稳定的工作,较高的收入,在这个三线城市,二人简直是大多数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是这份职业以及优越的生活,加之王某为人厚道、乐于助人的性格,给王某带来牢狱之灾,给家人生活长期蒙上巨大阴影。2021年9月某天,王某的一个普通朋友范某来电话,称因治病需要,其从西南某市购进一箱中药,想让王某率先看一看药材真假好坏,让王某提供医院的地址,用于接收从西南某市邮寄过来的中药。王某未加思索便同意并提供了地址。几天后,范某再次致电王某,称中药包裹已到医院收发室,收件人为“贾某”,收件电话尾号为“XXXX”,让王某帮忙取一下。王某仍然没有过多考虑,大摇大摆地去医院收发室取包裹。在医院收发室,一个并非收发室工作人员的陌生男子简单询问后,将一个纸箱包裹交给王某。王某抱着包裹就往外走,没走几米,感觉很不对劲儿:收发室的人他都认识啊,今天怎么是一个说着普通话的陌生人将包裹交给他?又想到范某吸毒,曾经引诱过自己吸毒,难道包裹里……简直不敢往下想!但王某也不能确定包裹里到底是什么,于是将包裹放在一旁,抽上烟,静观其变。很快,几名陌生人向王某围过来,简单询问后,便亮出“真家伙”将王某铐住,将其带至当地公安机关讯问。在...
  • 点击次数: 1000011
    2025 - 07 - 18
    作者:王辉相信很多劳动法执业律师在执业之初,都纠结过要不要将“确认劳动关系”列入劳动仲裁请求。 到底列入好,还是不列好呢?笔者认为,具体写不写“确认劳动关系”这项请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一、以下情况可以不列“确认劳动关系”(一)仲裁请求中没有涉及需要先“确认劳动关系”才能处理的事项,如仅是单纯追索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等,且劳动者有充分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缴纳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够明确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可以不将“确认劳动关系”列入仲裁请求。(二)虽然未签定劳动合同,但劳动者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存在劳动关系,而仲裁请求又属于一裁终局的范围,劳动者希望尽快脱离劳动争议困扰,缩短维权周期,尽快拿到经济性利益的,倾向于不列“确认劳动关系”。 这样,劳动仲裁一裁终局,可以大大节约劳动者时间和精力,且劳动者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仍可向法院起诉,而用人单位则只能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后才能再行起诉。需要注意的是,若劳动者仲裁请求属于一裁终局的范围,同时涉及需要先确认劳动关系才能处理事项,比如涉及补缴社保公积金等,那么是否列“确认劳动关系”,执业律师即便倾向于暂不列“确认劳动关系”,在代理劳动者提起劳动仲裁时,也应就是否同时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给劳动者言明利弊,予以充分风险提示,由劳动者自行选择。如果劳动者对于尽快拿到经济利益比较急迫,对于其他需要先确认劳动关系才能处理的事项并不急迫的,这种情况,可不列“确认劳动关系”;在劳动者坚持一并列明的,应尊重劳动者个人选择。二、以下情况建议列“确认劳动关系”(一)缺乏直接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没有劳动合同、社保记录、公司公账户工资发放记录等能直接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时,建议将“确认劳动关系”列入仲裁请求。否则,窗口立案时,劳动仲裁委工作人员有可能会以...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5 - 06 - 06
    作者:刘艳玲创新技术的商业化过程不仅涉及技术的应用,也涉及对消费者行为、市场趋势和商业模式的理解和洞察。如果创新技术影响巨大,甚至可能重塑商业运作模式[1]。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一种创新技术产品从无到有,再到成功上市大概要经历以下阶段: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其中包括技术产品化和产品商业化。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包括研发成本、生产制造成本以及营销成本。整个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服务,这期间形成的知识产权可以说是技术产品商业化成功的有力助推手。本文是笔者提供法律和成果转化服务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分享,以下以产品创新的推进进展为时间线进行讨论。 在战略阶段,通过对技术和专利信息检索和分析可以获得技术情报。技术情报能够揭露技术趋势、技术成熟度、技术边界和技术应用生命周期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应不应该投入某个技术领域的研发,以及如果投入应该走哪条技术路线指明方向。例如,技术应用生命周期包括萌芽期、过热期、低估期、复苏期和成熟期,技术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创新策略和商业策略不同。技术情报还可以为专利布局和技术成果成功转化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 商业人士应该知道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技术的商业化成功来说非常重要。这种保护需要在研发阶段,就有意识、有策略地对所研发的技术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研发阶段的知识产权策略包括筹划哪些技术适合采用技术秘密来保护、哪些技术适合并且能够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以及计算机软件代码考虑采用著作权登记来得到保护等。   随着技术研发的推进,当所研发的创新技术其技术成熟度达到7-9级时[2],可以着手进行技术商业化。技术成熟度到达7级意味着技术已通过模拟使用环境下的系统样机验证。通常来说,刚开始可能只是一个人或一家单位发起一项新技术的研发,随着新技术研发...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铭盾MiNGDUN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5 铭盾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