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尘埃并未落定,亦凡亦可能更“烦”

近段时间备受吃瓜群众关注的吴亦凡事件,终于在2021年7月22日深夜迎来了权威的官方通报。让吃瓜群众大跌眼镜的是,北京朝阳警方经初步调查,竟然首先锁定并抓获了刘某迢,一个把当事双方吴某凡都某竹耍得团团转的诈骗犯罪嫌疑人。而对于网曝的“吴某凡多次诱骗年轻女性发生性关系”等情况,警方仍在调查中。

尘埃并未落定,亦凡亦可能更“烦”

警方的首次通报,向我们首先传递了这样几个信息:

1、都某竹参加聚会是受到了吴某凡一方的邀请,受邀理由是“挑选MV(注:音乐短片)女主角面试”;

2、都某竹参加聚会的地点是吴某凡家中;

3、聚会人数10余人,活动是“玩桌游并饮酒”;

4、聚会时间是2020年12月5日22时许至次日凌晨7时许,长达9小时左右。

5、都某竹当晚酒后在吴某凡家中留宿,都吴二人发生了性关系;

6、都某竹直到2020年12月6日下午在吴某凡家中用餐后才自行离开,期间两人互相添加微信。此后第三天,即12月8日,吴某凡给都某竹转账32000元用于网络购物。此后至2021年4月期间,两人保持微信联系。

仅仅根据以上信息,显然不能判断吴某凡是否存在“诱骗年轻女性发生性关系”。在此,笔者仅根据上述警方调查认定的事实,结合我国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作如下简短解析。

尘埃并未落定,亦凡亦可能更“烦”

一、吴某凡最初动机就不纯,聚会中,其根据形势变化,很有可能产生强奸犯罪动机。

作为娱乐圈的“顶流”及凭其帅气形象,吴某凡在平时就极有可能自负的认为:很多女性粉丝以及将来会进入娱乐圈的年轻女生,会很渴望与其同床共枕。这在娱乐圈应不足为奇,甚至某知名女编剧等人都大言不惭地称为“女粉丝的福利”。

回到本次事件,吴某凡一方邀请都某竹等人参加聚会的理由是“挑选MV女主角面试”,这也无可厚非。但令人费解的是,面试的形式的“聚会”,面试内容是“玩桌游并饮酒”;地点是吴某凡家中,而不是其工作室;时间是深夜10点开始,至次日凌晨7时,长达9个小时,而不是在白天工作时间内;面试是同时对10余个女性进行,而不是逐个面试……吃瓜群众可“涨姿势”了,原来面试可以这样进行。

人地时事四大要素非正常齐聚,可见吴某凡组织的所谓“面试”,只不过正是网络曝光的“选妃”活动,其原始动机大概率是通过“选妃”活动择其一人,让其自愿陪睡。

然而,参与“面试”的人也并非无脑,大部分只喝少量的酒并渐渐离开,唯有都某竹,或主动或被动地醉酒、留宿。凭良心说,如果吴某凡一干人是正人君子或稍有法律意识,此时正确的做法就是送都某竹返校并安排照顾至醒酒。可惜并非如此。如果都某竹在醉酒前并没有表示当晚愿意与吴某凡发生关系,那么都某竹的醉酒及其他“面试”的人的离开,极有可能引起吴某凡产生强奸犯罪动机。

二、即便吴某凡与醉酒中的都某竹发生性关系,也并不必然会被认定为强奸。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妇女是否自愿,是判断构成强奸与不构成强奸的重要依据。都某竹在醉酒前是否明确表示愿意,是吴某凡是否涉嫌强奸罪的关键。

大量的司法实践表明,醉酒后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有以下几种情形:

(1)男方在女方醉酒后,利用女方不省人事、不能反抗的情况,与女方发生关系,则男方构成强奸。

(2)喝酒前女方同意发生关系,但在喝酒后反悔的,哪怕在醉酒的状态下明确表示反悔,只要男方与其发生关系,则男方构成强奸。

(3)喝酒前女方不同意发生关系,但在喝酒后,女方意识清醒时明确表示同意,男方随之与其发生关系,则男方不构成强奸。但如果喝酒后女方显然醉酒且毫无意识地表示同意,男方随之与其发生关系,是否构成强奸则另当别论。

(4)喝酒中女方单纯撩骚,未明确表示愿意发生关系,男方单方面认为女方“想要了”,并与其发生关系,则男方构成强奸。

(5)男方在女方的酒水中投放迷药,迷倒女性从而发生关系的,男方构成强奸。

综上可见,如果吴某凡在都某竹醉酒时与其发生关系,虽然并不必然会被认定为强奸,但其构成强奸应是大概率事件。

三、如果吴某凡真的与未成年人发生了性关系,其是否构成强奸犯罪也不能一概而论。

随着警方的进一步侦查,网曝的有关内容是否属实,也终将水落石出。其中,吴某凡是否与未成年女性发生关系以及其是否构成强奸,亦会有定论。

如果吴某凡真的与未成年人发生了性关系,那么会有以下几种情形:

(1)未成年女性已满14周岁,自愿与吴某凡发生关系,则吴某凡不构成强奸。

(2)未成年女性已满14周岁,非自愿地与吴某凡发生关系,则吴某凡构成强奸。

(3)未成年女性未满14周岁,无论采取什么手段,无论女方是否同意,只要吴某凡与其发生关系,则构成强奸,并会受到从重处罚。

四、如果吴某凡当晚在都某竹非自愿的情况下与其发生关系,但之后平安无事,且二人继续交往,并发展成恋人关系,吴某凡还构成犯罪吗?

通报表明,二人发生关系后,都某竹直到次日下午用餐后才自行离开,期间互相添加微信。此后第三天,即12月8日,吴某凡给都某竹转账32000元用于网络购物。此后至2021年4月期间,两人保持微信联系。

警方如此通报,貌似吴某凡与都某竹发生关系,系双方自愿,吴某凡不构成强奸。但是,警方谨言慎行是常态。在其没有掌握确凿证据之前,只能实事求是地表述“两人发生性关系”、“警方仍在调查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处理”。

如果警方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都某竹在当晚确非自愿但之后二人又发展成恋人关系,那么警方是否依然可以追究吴某凡强奸的刑事责任?

答案是肯定的。强奸罪的认定标准,是在关系发生当时,是否违背女方的意愿。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关系发生当时”。至于关系发生之后,男女双方的状态,并不影响强奸罪的认定。因此,不论后来都吴二人的关系如何发展,都不能否认最初强奸的事实,警方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当然可能追究吴某凡的刑事责任。

    总而言之,当前吴某凡是否构成犯罪,尚无定论。但无论如何,吴某凡失德已铁板钉钉。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艺人作为公众人物,尤其是吴某凡作为国内一线顶流艺人,粉丝高达近六千万,其个人的道德品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价值观尚在形成的年少粉丝。私德有亏,失德失信,必将被主流社会所不容,被资本及娱乐圈所抛弃。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5 - 04 - 25
    作者:常春摘要:在当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权利类型的多样化,不同知识产权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商标权之间的冲突,近年来在汽车、鞋服、电子产品等领域频繁发生。本文将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汽车"外观设计专利无效案(第57220号决定)和"运动鞋"外观设计专利维持有效案(第563861号决定)两起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在先商标权冲突的法律适用标准、判断方法及实务应对策略,并给出乐法律适用标准的系统梳理与前瞻思考。 一、外观设计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框架与理论基础知识产权体系中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商标权在保护客体和功能上存在本质差异,却又在实践中常常产生交叉与冲突。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第四款明确规定:"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而《商标法》第八条则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这两种权利在保护目的上各有侧重——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是产品具有美感的创新设计,防止他人未经许可实施该设计;商标权保护的则是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防止他人使用相同或近似标志造成市场混淆。 正是由于外观设计中可能包含具有识别功能的图案、色彩等元素,而商标也可能具有装饰性美感,二者在特定情况下会产生保护客体的重合。《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专门针对这一问题作出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这一条款确立了商标权等在先权利对外观...
  • 点击次数: 100008
    2025 - 04 - 18
    作者:王辉对于待岗没有合同约定,亦没有制度规定,就待岗事宜也未与员工协商一致,用人单位仅凭一纸通知强行安排员工待岗,在该种情况下,员工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权?且看下文案例及本文律师浅见。一、实务案例◆案例1:(2023)京01民终3298号某股份公司与李某签订了自2013年8月26日起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21年1月18日某股份公司向李某发送内容为《待岗通知书》的电子邮件,载明“……一、待岗原因。因公司业务调整,您所在部门整体撤销,而您未服从调岗也未竞聘新的岗位,造成目前无部门和岗位接收,已待岗数月,经数次协商,截至目前未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考虑到稳定员工就业关系及基本生活保障,以及企业现实困难等因素,公司不行使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即日起通知待岗。二、待岗起始时间:2021年1月18日。三、待岗终止时间:竞聘公司新岗位成功。四、待岗期间待遇:……按照工作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待岗期间,公司不安排工作任务,无特殊情况不需到岗。……待岗期间相关补助不再发放……”2021年1月20日李某回复邮件称“对于公司2021年1月18日出具的待岗通知书,我完全不认可并且不接受。后李某以要求某股份公司支付工资为由,向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该委作出京海劳人仲字[2021]第9220号裁决书。李某对裁决不服提起诉讼,主张某股份公司应向其支付自2020年9月26日至2021年7月25日期间的工资差额共计306590.53元。一审法院认为,某股份公司通知李某自2021年1月18日起待岗,李某明确表示不同意待岗,并经常询问工作任务,某股份公司并未安排工作。某股份公司未举证证明存在企业停产停业等合法合理安排待岗的情形,亦未就待岗安排及待岗期间的待遇与李某达成协商一致,应自行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因此,被安排待岗期间李某之所以未能正常提供劳动,系因某股份公司未依据劳动合同...
  • 点击次数: 100010
    2025 - 04 - 11
    作者:杨秀芸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享受网络购物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类纠纷也随之而来。实践中,消费者因网购产生纠纷,通常会将卖家与网络平台一并起诉,这种情况下管辖法院怎么确定?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深入分析网络购物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原则及具体应用。 一、案例对比分析 案例一:(2024)最高法民辖52号 案情:原告苏某在转转网购平台(北京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2”)在苏某(以下简称“被告1”)所开的网店,购买了一部华为手机,被告1宣传此店所售产品为全新原装国行正品,收到手机后,发现手机为二手机。原告认为被告1虚假宣传,以次充好,已构成欺诈,被告2转转平台亦应承担连带责任。故原告向其收货地辽宁省瓦房店市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1返还购物款,赔偿购物款三倍的损失,维修购物款,被告2承担连带责任。被告2对管辖权提出异议,请求将案件移送至北京互联网法院。 本案分析: 1、明确诉讼请求。原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要求被告1支付三倍赔偿金,被告2承担连带责任。2、根据诉讼请求判断法律关系。三倍赔偿属于惩罚性赔偿请求,请求权基础为法律规定的侵权赔偿责任,由此提起的损害赔偿请求之诉应当认定为产品责任纠纷。故本案应当依照产品责任纠纷确定管辖。3、确定管辖法院。本案中,原告住所地为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被告1住所地山西省阳曲县,被告2住所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虽然本案中网络购物收货地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但不能就此认定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为案涉侵权法律关系的侵权行为地,也不能认定该地为案涉产品的制造地、销售地,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及《民诉法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被告2住所地在北京,符合北京互联网法院管辖条件,因此,北京互联网法院...
  • 点击次数: 1000013
    2025 - 03 - 28
    作者:赵丹青 不同于普通商品广告,药品由于其治病救人、直接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特殊性,对于药品的广告,我国设立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根据药品的属性,不同药品在广告方面的规定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特殊药品不得作广告,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作广告。第二、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作广告。并且应当显著标明本广告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第三、非处方药可以作广告,但广告的内容受到严格限制,包括但不限于:1、药品广告的内容不得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不一致,并应当显著标明禁忌、不良反应。2、非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3、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4、不得说明治愈率或有效率。5、不得与其他药品进行功效和安全性比较。6、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同时,我国对于药品广告实行审批制度。发布药品广告,应当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有关材料,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且,药品生产企业不得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所谓私域如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发布药品广告,也应遵守法律法规,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尽到审核、把关义务,否则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如果广告中涉及的药品为处方药,显然朋友圈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那么该广告发布行为就构成违法发布处方药广告。即便该药品为非处方药,该广告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等都需要仔细审核。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判断药品广告的真实性...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铭盾MiNGDUN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5 铭盾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