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张琳律师耗时二年多为当事人 成功争取到法定继承份额

作者:张琳

 

近日,张琳律师成功办结了一起复杂的法定继承纠纷案件,以法院调解书的方式确认了当事人对涉案房屋的法定继承份额。张琳律师在原告当事人一审败诉后从二审开始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先后耗时三十一个月,经过了二审、再审申请、申请检察院抗诉后高院立案再审等诉讼程序,为当事人最终争取到了对涉案房屋的法定继承份额。张琳律师勤勉尽责的工作作风、专业熟练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当事人及其家属的充分认可与肯定。

 

一、案情简介


原告以下简称XXX以涉案房屋为XXX的父亲(被继承人,以下简称AAAXXX的继母(被告之一,以下简称YYY夫妻共同财产、AAA对涉案房屋享有50%产权、在AAA去世后XXX对涉案房屋的50%产权享有法定继承份额为由,向一审法院提起法定继承纠纷诉讼,要求继承涉案房屋的法定份额。

一审法院认为涉案房屋登记在YYY名下,是YYY通过赠与人(AAA的堂嫂,以下简称BBB公证赠给BBB弟妹YYY个人的方式取得的涉案房屋,应属YYY的个人财产,并非YYYAAA的夫妻共同财产,因此不予支持XXX要求继承涉案房屋的诉讼请求,判决驳回了XXX的诉讼请求。

XXX不服一审判决,开始委托张琳律师作为代理人提出上诉,二审期间XXX向二审法院补充如下事实:包括涉案房屋在内的十余间房屋为包括AAABBB的丈夫在内的5个堂兄弟家的祖业产,这5个堂兄弟早已就该祖业产签订了分家协议,在名义上由BBB的丈夫(BBB的丈夫在这5个堂兄弟中年龄最长)代4个堂弟持有祖业产。在BBB的丈夫去世后,BBB继承了祖业产并继续代4个堂弟持有祖业产,后BBB除保留自己家应分得的祖业产内的部分房屋外,分别通过公证赠给3(堂)弟妹(其中一个是YYY)、公证遗赠给另1堂弟儿子的方式把该祖业产内的其他房屋分别确权到4堂弟家(其中一家是AAA。因此,涉案房屋应为AAAYYY的夫妻共同财产,XXX对涉案房屋的50%产权有继承权。二审法院未认XXX补充的事实,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XXX不服二审判决,向高院提出再审申请,高院裁定驳回XXX的再审申请。

XXX不服高院裁定,向检察院申请抗诉,检察院在调取了新证据后向高院提出抗诉,高院立案再审后调解结案,确认了XXX对涉案房屋的法定继承份额。

 

二、案件难度


1、一审法院主要审查案件事实。一审败诉后,在之后的诉讼程序中纠正一审认定事实和改判胜诉的难度非常大。

2、BBB的赠与公证书中写明涉案房屋赠给BBB的弟妹YYY,受赠人中并未出现AAA的名字,一审、二审、再审申请所作的裁决都依据该公证书认定涉案房屋属于YYY个人财产,要推翻该公证书的证明力难度非常大。

3、案件所涉事实跨度达70余年,涉及5个堂兄弟的家庭以及三代人,也涉及这5个堂兄弟分家、XXX的生母去世、AAAYYY再婚、BBB从其丈夫继承祖业产、BBB办理祖业产的公证赠与、公证遗赠、包括涉案房屋在内的祖业产的房屋过户、AAA去世等一系列的事实,把这几十年来发生的与案件相关的事实讲清楚、让法官查明白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4、案件相关人员很多已去世,有些证据已湮灭,大部分证据未掌握在XXX手中,申请法院调取证据时被法院以申请调取的证据过多、提供证据是XXX的义务为由或以要求调取的证据与案件无直接关系为由拒绝调取。

5、BBB公证赠给BBB(堂)弟妹YYY涉案房屋以及公证赠给BBB另外2个(堂)弟妹祖业产内的其他房屋时,当时的相关法律只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并未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赠与方式取得的财产进行特殊规定,这也解释了BBB不把涉案房屋公证赠给其丈夫的堂弟AAA而公证赠给其丈夫的(堂)弟妹YYY的原因BBB看来赠给AAA还是YYY都是赠给AAA家的再加上当时AAA已瘫痪在床、行动不便,这才与YYY办理了赠与公证和房屋过户手续。而在AAA去世几年后才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妻一方的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法不溯及既往,但一审、二审、再审申请程序中法院都未依据当时的法律规定,而是依据了后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夫妻一方通过赠与合同取得财产的特殊规定,认定涉案房屋为YYY的个人财产,而要纠正法院的这一法律适用问题非常困难。

 

三、代理思路与诉讼技巧


1、针对上述第一个案件难题,张琳律师XXX的配合下,在之后的诉讼程序中一方面申请BBB的女儿出庭作证从而推翻了YYY在一审中申请出庭作证的证人所作的因为YYYBBB照顾较多所以BBB才把涉案房屋赠给YYY的证言,另一方面补充新的案件事实并收集补交新的证据,争取动摇法官对一审案件事实的认定。

2、针对上述第二个案件难题,张琳律师认为要动摇该公证书的字面含义,只能从探究该公证书的真实意思表示入手,因此从一系列间接证据中条分缕析,去证明BBB将涉案房屋赠给(堂)弟妹YYY只是为了履行分家协议、将祖业产内的涉案房屋确权到堂弟AAA家、涉案房屋应属于AAAYYY的夫妻共同财产,从而去推翻法院根据公证书字面含义所推断的BBB将涉案房屋只赠给YYY个人涉案房屋为YYY个人财产的事实认定。

3、针对上述第三个案件难题,张琳律师以图示的方式将这5个堂兄弟家三代人的关系、祖业产内的房屋组成及通过分家协议确定的每个堂兄弟与其分到的相应房屋之间的对应关系梳理表达得更为清晰明了,便于法院和检察院快递准确地了解案件事实。

4、针对上述第四个案件难题,张琳律师一方面建议XXX继续向AAA4个堂兄弟的家人收集相关证据,另一方面申请二审法院调取BBB公证赠给YYY涉案房屋的公证书档案以及BBB的另外2个(堂)弟妹也是通过BBB公证赠与的方式取得祖业产内其他房屋的房屋档案,虽然被二审法院拒绝,但在申请检察院抗诉后,检察院认为相关证据对查明案件事实非常重要,向相关部门调取了证据,并促使检察院向法院抗诉、高院立案再审。

5、针对上述第五个案件难题,虽然法不溯及既往,但考虑到法院可能会顾虑适用旧的法律会影响现阶段同类案件处理结果的一致性以及现行法律的宣传推广效果,张琳律师虽提出了一审法院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但并不与法院在此问题上纠缠,而是把重点放在补充新的案件事实和提供新的证据以推翻一审法院已经认定的案件事实上。

 

四、办案小结与建议


1、民事法律行为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建议当事人在实施重大的民事法律行为时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使得本人实施的民事行为能够体现本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实现本人的行为目的,减少未来的法律风险。

2、不要躺在权利上睡觉。即使案件未超过诉讼时效,但由于时过境迁,适用的法律可能发生变化,相关的证据可能灭失,相关的证人可能去世或联络不上,这些都可能增加维权的难度,甚至可能最终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建议当事人要主动及时地维护自身权益。

3、谁主张谁举证。当事人在起诉前应尽量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收集提供充足的证据,而不要把调查取证的工作都寄托在法院身上,最终可能导致因证据不足而败诉的后果。

4、一审的成败很关键。当事人从一审程序开始就要重视事实的陈述、证据的提供以及诉讼策略的谋划,不要等到一审败诉了再希望二审扭转乾坤,大多数情况下已无力回天或需要付出高额的成本。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5 - 04 - 25
    作者:常春摘要:在当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权利类型的多样化,不同知识产权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商标权之间的冲突,近年来在汽车、鞋服、电子产品等领域频繁发生。本文将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汽车"外观设计专利无效案(第57220号决定)和"运动鞋"外观设计专利维持有效案(第563861号决定)两起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在先商标权冲突的法律适用标准、判断方法及实务应对策略,并给出乐法律适用标准的系统梳理与前瞻思考。 一、外观设计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框架与理论基础知识产权体系中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商标权在保护客体和功能上存在本质差异,却又在实践中常常产生交叉与冲突。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第四款明确规定:"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而《商标法》第八条则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这两种权利在保护目的上各有侧重——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是产品具有美感的创新设计,防止他人未经许可实施该设计;商标权保护的则是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防止他人使用相同或近似标志造成市场混淆。 正是由于外观设计中可能包含具有识别功能的图案、色彩等元素,而商标也可能具有装饰性美感,二者在特定情况下会产生保护客体的重合。《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专门针对这一问题作出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这一条款确立了商标权等在先权利对外观...
  • 点击次数: 100007
    2025 - 04 - 18
    作者:王辉对于待岗没有合同约定,亦没有制度规定,就待岗事宜也未与员工协商一致,用人单位仅凭一纸通知强行安排员工待岗,在该种情况下,员工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权?且看下文案例及本文律师浅见。一、实务案例◆案例1:(2023)京01民终3298号某股份公司与李某签订了自2013年8月26日起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21年1月18日某股份公司向李某发送内容为《待岗通知书》的电子邮件,载明“……一、待岗原因。因公司业务调整,您所在部门整体撤销,而您未服从调岗也未竞聘新的岗位,造成目前无部门和岗位接收,已待岗数月,经数次协商,截至目前未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考虑到稳定员工就业关系及基本生活保障,以及企业现实困难等因素,公司不行使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即日起通知待岗。二、待岗起始时间:2021年1月18日。三、待岗终止时间:竞聘公司新岗位成功。四、待岗期间待遇:……按照工作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待岗期间,公司不安排工作任务,无特殊情况不需到岗。……待岗期间相关补助不再发放……”2021年1月20日李某回复邮件称“对于公司2021年1月18日出具的待岗通知书,我完全不认可并且不接受。后李某以要求某股份公司支付工资为由,向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该委作出京海劳人仲字[2021]第9220号裁决书。李某对裁决不服提起诉讼,主张某股份公司应向其支付自2020年9月26日至2021年7月25日期间的工资差额共计306590.53元。一审法院认为,某股份公司通知李某自2021年1月18日起待岗,李某明确表示不同意待岗,并经常询问工作任务,某股份公司并未安排工作。某股份公司未举证证明存在企业停产停业等合法合理安排待岗的情形,亦未就待岗安排及待岗期间的待遇与李某达成协商一致,应自行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因此,被安排待岗期间李某之所以未能正常提供劳动,系因某股份公司未依据劳动合同...
  • 点击次数: 100010
    2025 - 04 - 11
    作者:杨秀芸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享受网络购物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类纠纷也随之而来。实践中,消费者因网购产生纠纷,通常会将卖家与网络平台一并起诉,这种情况下管辖法院怎么确定?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深入分析网络购物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原则及具体应用。 一、案例对比分析 案例一:(2024)最高法民辖52号 案情:原告苏某在转转网购平台(北京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2”)在苏某(以下简称“被告1”)所开的网店,购买了一部华为手机,被告1宣传此店所售产品为全新原装国行正品,收到手机后,发现手机为二手机。原告认为被告1虚假宣传,以次充好,已构成欺诈,被告2转转平台亦应承担连带责任。故原告向其收货地辽宁省瓦房店市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1返还购物款,赔偿购物款三倍的损失,维修购物款,被告2承担连带责任。被告2对管辖权提出异议,请求将案件移送至北京互联网法院。 本案分析: 1、明确诉讼请求。原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要求被告1支付三倍赔偿金,被告2承担连带责任。2、根据诉讼请求判断法律关系。三倍赔偿属于惩罚性赔偿请求,请求权基础为法律规定的侵权赔偿责任,由此提起的损害赔偿请求之诉应当认定为产品责任纠纷。故本案应当依照产品责任纠纷确定管辖。3、确定管辖法院。本案中,原告住所地为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被告1住所地山西省阳曲县,被告2住所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虽然本案中网络购物收货地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但不能就此认定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为案涉侵权法律关系的侵权行为地,也不能认定该地为案涉产品的制造地、销售地,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及《民诉法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被告2住所地在北京,符合北京互联网法院管辖条件,因此,北京互联网法院...
  • 点击次数: 1000012
    2025 - 03 - 28
    作者:赵丹青 不同于普通商品广告,药品由于其治病救人、直接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特殊性,对于药品的广告,我国设立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根据药品的属性,不同药品在广告方面的规定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特殊药品不得作广告,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作广告。第二、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作广告。并且应当显著标明本广告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第三、非处方药可以作广告,但广告的内容受到严格限制,包括但不限于:1、药品广告的内容不得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不一致,并应当显著标明禁忌、不良反应。2、非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3、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4、不得说明治愈率或有效率。5、不得与其他药品进行功效和安全性比较。6、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同时,我国对于药品广告实行审批制度。发布药品广告,应当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有关材料,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且,药品生产企业不得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所谓私域如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发布药品广告,也应遵守法律法规,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尽到审核、把关义务,否则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如果广告中涉及的药品为处方药,显然朋友圈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那么该广告发布行为就构成违法发布处方药广告。即便该药品为非处方药,该广告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等都需要仔细审核。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判断药品广告的真实性...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铭盾MiNGDUN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5 铭盾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