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不同类型视频平台对避风港原则的适用

作者:金涟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94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如果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视频作品,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例外规则是,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供服务对象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并具备下列条件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明确标示该信息存储空间是为服务对象所提供,并公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名称、联系人、网络地址;  

(二)未改变服务对象所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  

(三)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的理由应当知道服务对象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  

(四)未从服务对象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中直接获得经济利益; 

(五)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根据本条例规定删除权利人认为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

 

以上例外规定即避风港原则的体现,如网络服务提供者能够证明其满足以上条件,可援引避风港原则不承担赔偿责任。在过去,避风港原则常被简化为“通知——删除”义务,即平台只要能够证明其在收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对侵权内容进行了删除,就不再承担赔偿责任。然而在视频流量暴涨、视频经济繁荣的今天,平台主体与平台内视频的权属关系越来越复杂,平台主体面对著作权侵权赔偿的诉请已不能简单以“通知——删除”为盾全身而退。

 

本文所述视频平台即可以上传、在线浏览视频的网站或应用程序App。根据平台提供的不同服务,笔者将视频平台分为五种,即(1)平台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如优酷网;(2)平台为用户提供存储以及分类管理、推荐功能,如哔哩哔哩;(3)平台提供存储功能并通过用户上传的视频获利,如配音秀App;(4)平台提供存储功能并提供视频制作素材,如抖音;(5)平台提供存储功能并与MCN机构、用户签约,如斗鱼。以上分类较为粗略,事实上大部分平台同时具备以上一种或几种服务,具体应当将平台划分为哪种类型,要结合涉案作品在平台上的发布情况确定。不同类型的视频平台对其视频负有不同的注意义务,也直接导致视频平台是否满足适用避风港原则的条件。

 

 

一、 平台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

 

人们通常理解的视频网站就是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平台,即平台不对用户上传的视频资源进行任何形式的加工处理,也不参与任何视频的上传、销售、推广。视频上传到平台后,平台的管理义务是审查视频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是否符合社会道德风尚。有些此类平台会对用户使用的网络空间收费,但更多情况下平台通过站内广告或平台自制视频资源营利。

 

此类平台不接触、不管理用户上传视频内容,负担的注意义务较低,除非有相反证据,否则通常符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之规定。当权利人发出侵权通知时,平台根据通知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则不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案例供读者参考:

 

2018)沪73民终361号上海新梨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侵害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纠纷案件中,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认为优酷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因为:

 

1、 优酷公司在版权声明中明示了其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中涉嫌侵权内容的投诉渠道和联系方式;

2、 涉案视频由大可为公司上传至优酷网站,没有证据表明优酷公司进行了编辑或修改;

3、 本案中新梨视公司未向优酷公司发送过侵权通知,亦没有其他证据证明优酷公司明知涉案视频侵权,故不能认定优酷公司“知道”侵权。本案中,涉案视频既非热播剧,也未被置于首页或其他主要页面等能够为优酷公司明显感知的位置,亦没有证据证明优酷公司对涉案视频主动实施了选择、编辑、整理、推荐或设置排行榜的行为,因此,优酷公司不具有应知情形;

4、 虽然涉案视频在播放时存在贴片广告,可获取广告收益,但在当前信息分享的时代,存储空间服务商提供服务器空间供用户免费上传视频、文字等内容,与社会公众分享。服务商需要支付租用服务器、维护数据等成本,为维持运营并获取一定的收益,其在网站上投放商业广告,并收取一般性广告费,已成为一种惯常的商业模式。在侵权行为发生时,“麦子传媒V”尚未被认证为“大鱼号”,且涉案视频未标注“原创”,也没有证据证明该视频之后参与过分配,故新梨视公司主张涉案视频参与广告收入分配的事实本院不予认可

5、 优酷公司在收到本案应诉材料后及时删除了涉案视频,该项认定与二审中相关当事人陈述相符,本院予以确认。

 

综上,法院认为优酷公司满足《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时免除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 平台提供存储以及分类管理、推荐功能

 

此种平台的经营重点已从单纯的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偏向为大众提供视频娱乐服务。这类平台倾向于鼓励其用户上传视频至其空间,并将用户上传的视频提供给互联网不特定人群。用户提供的视频内容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这种类型的视频平台,由于平台依赖用户上传视频并从中获利(直接或间接利益),平台显然会对视频施以更高注意力,对用户上传内容是否侵权更加敏感。此种平台将难以适用“避风港原则”,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提供网络服务时,对热播影视作品等以设置榜单、目录、索引、描述性段落、内容简介等方式进行推荐,且公众可以在其网页上直接以下载、浏览或者其他方式获得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应知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此时,平台并不符合“(三)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的理由应当知道服务对象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情形,无法适用避风港原则。

 

相关案例供读者参考:

 

案例:(2022)苏02民终4040号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北京YY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中,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XX公司的涉案行为构成帮助侵权

 

1、 XX公司通过设置“老九门”话题及相应内容版块等行为,对其平台上涉及《老九门》视频进行了编辑、整理,并向网络用户提供了涉及《老九门》视频的榜单、目录、索引、简介等,吸引网络用户关注和浏览,应当认定上述行为属于上述司法解释规定的推荐行为。

2、 故《老九门》在本案纠纷发生时仍属于热播影视作品,XX公司对涉案视频应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爱奇艺公司曾多次通知XX公司,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停止提供涉案侵权内容,并附有版权声明、侵权链接明细等材料XX公司应当知道其运营的平台上存在涉案侵权视频

3、 XX公司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流量经济经营者,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他人权利,在运营平台时正确树立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真正落实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不应只要求其用户尊重知识产权,不得上传侵犯他人权利的视频、音频,而疏于自身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XX公司作为短视频平台的经营者,理应对平台上的侵权现象进行主动治理,而非被动地等待权利人通知后再采取措施

 

三、 平台提供存储功能并通过用户上传的视频获利

 

如果平台通过用户上传的视频获利,那么平台对其上传视频内容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此处的获利包括平台为视频开通打赏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上传视频获得互联网不特定人群的打赏,网站跟用户按照一定比例分享收益。

 

此种情况显然不符合“(四)未从服务对象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中直接获得经济利益”的条件,无法适用“避风港原则”。

 

相关案例供读者参考:

 

案例:(2019)京0491民初39992号北京梦之城文化有限公司与杭州秀秀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中,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

 

1、 被告客观上具有接触被控侵权视频的可能性;

2、 被告主观上对于用户上传内容可能构成侵权具有认知能力。涉案软件系为公众提供配音服务的一款手机软件,为了增强娱乐性、互动性,用户上传的配音素材往往会选择知名影视剧片段,而对于此类作品,权利人通常不会免费上传至网络空间,用户通常也不会取得权利人授权。在此情况下,被告的服务模式客观上存在诱导侵权视频上传的极大风险,其主观上亦能够预见到涉案软件中可能存在侵权视频。

3、 涉案作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被告只需施以普通的注意义务,即可发现被控侵权视频存在明显侵权事实。

4、 被告从被控侵权视频中直接获利。关于这一事实,原被告均不持异议,尽管被告主张其从被控侵权视频中的获利甚微,但无论获利多少,获利这一事实本身即可认定被告应对其空间内的上传内容负有较高的注意义务。

 

最终,法院判定被告未能尽到与其服务模式相适应的注意义务,对于被控侵权行为属于应知,其行为构成帮助侵权。

 

四、 平台提供存储功能并提供视频制作素材

 

有些平台不仅为用户提供存储视频空间,还提供视频素材或允许用户自行上传素材为其他用户使用,用户可利用该素材生成新视频发布在该平台上。如果平台不能证明该素材的来源,很可能被认定为素材的直接提供者,即直接参与了侵权视频的制作,平台不能逃脱侵权责任。同时,一旦素材侵权,侵权范围将轻易扩大,给权利人造成极大损害。

 

相关案例供读者参考:

 

案例:(2018)粤0391民初1094号腾讯音乐(北京)有限公司、腾讯音乐娱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与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中,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应就作品提供承担责任:

 

1、 被告所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用户上传的事实。被告提交的关于在手机应用软件“抖音短视频”上传视频的公证书,仅能证明该手机应用软件可以由用户上传视频,但没有任何具体指向涉及上传《天高地厚》的用户信息,不足以证明涉案歌曲由用户上传。

2、 即使涉案录音制品是用户上传,《天高地厚》被其他用户作为背景音乐制作短视频的过程中,“抖音短视频”提供的服务明显超出单纯的信息存储功能,也不能适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免责

 

综上,法院认为被告未经许可在其运营的手机应用软件“抖音短视频”上提供涉案音乐录音制品的在线播放和使用服务,使用户可以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涉案音乐作品,侵犯了原告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经济损失。

 

五、 平台提供存储功能并与MCN机构、用户签约

 

有些平台不仅是空间提供者,更会主动与经纪公司或具有潜力的网红、艺人签约,协议要求其在平台上传视频内容。此种平台实际上已经由单纯存储空间转变为了内容制作参与者,并能够影响甚至决定用户上传的视频内容主题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平台无法以避风港原则逃避责任。

 

相关案例供读者参考:

 

案例:(2018)京0491民初935号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与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侵害音乐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中,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

 

1、 虽然主播是视频的制作者和上传者,但因为主播并不享有对这些视频的知识产权和所有权,所以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其不应对视频中存在的侵权内容承担侵权责任。而相应的,既然斗鱼公司是这些成果的权利人,享有相关权益,其自然应对因该成果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相应责任。

2、 斗鱼公司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凡在斗鱼直播平台上进行直播的主播均要与斗鱼公司签订《斗鱼直播协议》,在协议中详细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服务费用结算以及直播方应承担的违约责任,最重要的是约定了斗鱼公司虽不参与创作,但直播方成果的权利属于斗鱼公司,这说明斗鱼公司不仅是网络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平台上音视频产品的所有者和提供者,并享有这些成果所带来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其在获悉涉案视频存在侵权内容后及时删除了相关视频,但也不能就此免责。

3、 既然斗鱼公司与每一位在平台上注册的直播方约定直播方在直播期间的所有成果的全部知识产权及相关权益均由斗鱼公司享有,那么其当然应对直播成果的合法性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和审核义务。况且,海量用户的存在还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收益,斗鱼公司不应一方面享受利益,另一方面又以直播注册用户数量庞大及直播难以监管而逃避审核、放弃监管,放任侵权行为的发生,拒绝承担与其所享有的权利相匹配的义务。

 

综上,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斗鱼公司应对其平台上的涉案视频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以上几种平台的形式,涉及参与侵权创作、传播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从单纯的信息存储空间提供者逐渐转变为内容参与者甚至制作者,一旦发生侵权,平台应承担的侵权责任也在加重。在视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平台应当同步尽到监管职责,既是免于诉累,又为知识产权繁荣营造更好环境。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5 - 04 - 25
    作者:常春摘要:在当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权利类型的多样化,不同知识产权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商标权之间的冲突,近年来在汽车、鞋服、电子产品等领域频繁发生。本文将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汽车"外观设计专利无效案(第57220号决定)和"运动鞋"外观设计专利维持有效案(第563861号决定)两起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在先商标权冲突的法律适用标准、判断方法及实务应对策略,并给出乐法律适用标准的系统梳理与前瞻思考。 一、外观设计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框架与理论基础知识产权体系中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商标权在保护客体和功能上存在本质差异,却又在实践中常常产生交叉与冲突。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第四款明确规定:"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而《商标法》第八条则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这两种权利在保护目的上各有侧重——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是产品具有美感的创新设计,防止他人未经许可实施该设计;商标权保护的则是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防止他人使用相同或近似标志造成市场混淆。 正是由于外观设计中可能包含具有识别功能的图案、色彩等元素,而商标也可能具有装饰性美感,二者在特定情况下会产生保护客体的重合。《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专门针对这一问题作出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这一条款确立了商标权等在先权利对外观...
  • 点击次数: 100007
    2025 - 04 - 18
    作者:王辉对于待岗没有合同约定,亦没有制度规定,就待岗事宜也未与员工协商一致,用人单位仅凭一纸通知强行安排员工待岗,在该种情况下,员工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权?且看下文案例及本文律师浅见。一、实务案例◆案例1:(2023)京01民终3298号某股份公司与李某签订了自2013年8月26日起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21年1月18日某股份公司向李某发送内容为《待岗通知书》的电子邮件,载明“……一、待岗原因。因公司业务调整,您所在部门整体撤销,而您未服从调岗也未竞聘新的岗位,造成目前无部门和岗位接收,已待岗数月,经数次协商,截至目前未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考虑到稳定员工就业关系及基本生活保障,以及企业现实困难等因素,公司不行使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即日起通知待岗。二、待岗起始时间:2021年1月18日。三、待岗终止时间:竞聘公司新岗位成功。四、待岗期间待遇:……按照工作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待岗期间,公司不安排工作任务,无特殊情况不需到岗。……待岗期间相关补助不再发放……”2021年1月20日李某回复邮件称“对于公司2021年1月18日出具的待岗通知书,我完全不认可并且不接受。后李某以要求某股份公司支付工资为由,向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该委作出京海劳人仲字[2021]第9220号裁决书。李某对裁决不服提起诉讼,主张某股份公司应向其支付自2020年9月26日至2021年7月25日期间的工资差额共计306590.53元。一审法院认为,某股份公司通知李某自2021年1月18日起待岗,李某明确表示不同意待岗,并经常询问工作任务,某股份公司并未安排工作。某股份公司未举证证明存在企业停产停业等合法合理安排待岗的情形,亦未就待岗安排及待岗期间的待遇与李某达成协商一致,应自行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因此,被安排待岗期间李某之所以未能正常提供劳动,系因某股份公司未依据劳动合同...
  • 点击次数: 100010
    2025 - 04 - 11
    作者:杨秀芸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享受网络购物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类纠纷也随之而来。实践中,消费者因网购产生纠纷,通常会将卖家与网络平台一并起诉,这种情况下管辖法院怎么确定?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深入分析网络购物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原则及具体应用。 一、案例对比分析 案例一:(2024)最高法民辖52号 案情:原告苏某在转转网购平台(北京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2”)在苏某(以下简称“被告1”)所开的网店,购买了一部华为手机,被告1宣传此店所售产品为全新原装国行正品,收到手机后,发现手机为二手机。原告认为被告1虚假宣传,以次充好,已构成欺诈,被告2转转平台亦应承担连带责任。故原告向其收货地辽宁省瓦房店市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1返还购物款,赔偿购物款三倍的损失,维修购物款,被告2承担连带责任。被告2对管辖权提出异议,请求将案件移送至北京互联网法院。 本案分析: 1、明确诉讼请求。原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要求被告1支付三倍赔偿金,被告2承担连带责任。2、根据诉讼请求判断法律关系。三倍赔偿属于惩罚性赔偿请求,请求权基础为法律规定的侵权赔偿责任,由此提起的损害赔偿请求之诉应当认定为产品责任纠纷。故本案应当依照产品责任纠纷确定管辖。3、确定管辖法院。本案中,原告住所地为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被告1住所地山西省阳曲县,被告2住所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虽然本案中网络购物收货地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但不能就此认定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为案涉侵权法律关系的侵权行为地,也不能认定该地为案涉产品的制造地、销售地,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及《民诉法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被告2住所地在北京,符合北京互联网法院管辖条件,因此,北京互联网法院...
  • 点击次数: 1000012
    2025 - 03 - 28
    作者:赵丹青 不同于普通商品广告,药品由于其治病救人、直接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特殊性,对于药品的广告,我国设立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根据药品的属性,不同药品在广告方面的规定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特殊药品不得作广告,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作广告。第二、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作广告。并且应当显著标明本广告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第三、非处方药可以作广告,但广告的内容受到严格限制,包括但不限于:1、药品广告的内容不得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不一致,并应当显著标明禁忌、不良反应。2、非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3、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4、不得说明治愈率或有效率。5、不得与其他药品进行功效和安全性比较。6、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同时,我国对于药品广告实行审批制度。发布药品广告,应当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有关材料,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且,药品生产企业不得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所谓私域如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发布药品广告,也应遵守法律法规,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尽到审核、把关义务,否则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如果广告中涉及的药品为处方药,显然朋友圈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那么该广告发布行为就构成违法发布处方药广告。即便该药品为非处方药,该广告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等都需要仔细审核。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判断药品广告的真实性...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铭盾MiNGDUN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5 铭盾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