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对方耗着不离婚最长可以拖多久

作者:李标田


经常有人咨询,对方坚决不同意同意,说拖也要拖死我的,在离婚案件中,被告到底能拖多久?今天就从法律层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问题,在弄清楚能拖多久之前,我们先梳理一下我国现行的离婚方式。

我国现行的离婚只有二种方式,一种是协议离婚,另一种是诉讼离婚。协议离婚就是夫妻双方都同意离婚,并且双方对孩子抚养权、抚养费、探视权以及财产如何分割等问题达成协议,双方自愿去民政局申请离婚登记,然后经过30天的离婚冷静期,双方在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这个过程最快需要32天。如果一方不同意离婚,或者对孩子抚养权、抚养费、探视权以及财产如何分割等问题达不成协议,而另一方又坚定离婚这个时候就不能协议离婚了,只能去法院诉讼离婚,诉讼离婚能否成功?以及被告就是不同意离婚,最长能拖多久?

根据《民法典》相关条款的规定,法院认定应该判决离婚的唯一标准是夫妻之间感情破裂,在离婚诉讼中法院如何认定夫妻之间感情破裂?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有法定的感情破裂判决离婚认定标准,另一种就是没有法定认定感情破裂的标准,而是根据法院实务经验总结出来的认定标准。我们分别来讨论,先分析《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的规定法定判决离婚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针对上述的规定,我们一一分析。第一种是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这儿需要注意的,民法典规定的是重婚或与他人同居,而不是出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的第二条:“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的“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实务中经常遇到一方出轨的案例,如果仅仅是出轨、一夜情、多夜情、嫖娼等行为,均不构成法定判决离婚的条件,只有重婚或同居才能构成;第二种是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如何认定家庭暴力、虐待,也是司法实务中也非常常见的问题,夫妻之间经常出现因为争吵而引发肢体冲突,肢体冲突是否构成家庭暴力、虐待?则需要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一条:“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所称的“虐待”。”也就是说,偶尔的肢体冲突,且未造成严重伤害(实务中认定为轻伤)的,不构成家庭暴力、虐待;第三种关于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这种认定需要区分偶尔的娱乐和屡教不改的区别,不能出现赌博、吸毒就立即判决离婚的,而是需要达到屡教不改的标准;第四种是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这儿需要特别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是分居满二年,这儿的分居不是分房间,分房间不视为分居的,只有分居在不同的居所才可以。其次是因为感情不和分居的,因为分居有很多种原因,包括工作原因、居住环境原因、照顾老人原因等等,只有感情不和的分居才符合条件。最后是原告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因为夫妻之间的问题是否分居问题,认定起来很麻烦的,笔者就遇到过男方去分居女方居住的地方看望孩子,在房间、卫生间、床上拍摄照片、视频以证明未分居的,这个很难认定的;第五个就是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这个认定起来比较宽泛,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在实践中主要还包括:(1)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未实际同居生活,并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亦未建立起夫妻感情,婚姻生活难以为继的;(3)一方婚后患有性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4)一方因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进行性生活,影响夫妻感情的;(5)一方患有精神病,久治不愈的;(6)一方因刑事犯罪被依法判处长期刑罚,或一方违法、犯罪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民法典新规定的一种情况:“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同样的道理,这种情况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是第一次起诉是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如果是原告中途撤诉,是不算的;其次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也就是说夫妻双方在第一次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一年的,这个地方千万要注意,这个分居是持续的,不能出现中途和好的情况,我们经常见到经过亲友劝说,双方又和好的,然后发现矛盾还是无法解决再次起诉;最后第二次起诉提请的时候是一年以后,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一次判决不准离婚,六个月以后原告是可以再次提请起诉的,这个地方还是区别的,需要注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四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第一百八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也就是说,普通的离婚案件,一审一般在三至六个月内审结完毕。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第一次起诉在三至六个月审结,如果第一次起诉判决不准离婚的,不要上诉,让一审判决生效,然后在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分居一年,继续起诉即可,加上第二次起诉的三至六个月,如果对第二次起诉的判决不服,可以提出上诉,二审一般在三个月审查完毕,也就是说,即便对方坚决不同意离婚,只要原告坚持诉讼,依法起诉,基本在二年左右就可以判决离婚。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3
    2025 - 04 - 18
    作者:王辉对于待岗没有合同约定,亦没有制度规定,就待岗事宜也未与员工协商一致,用人单位仅凭一纸通知强行安排员工待岗,在该种情况下,员工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权?且看下文案例及本文律师浅见。一、实务案例◆案例1:(2023)京01民终3298号某股份公司与李某签订了自2013年8月26日起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21年1月18日某股份公司向李某发送内容为《待岗通知书》的电子邮件,载明“……一、待岗原因。因公司业务调整,您所在部门整体撤销,而您未服从调岗也未竞聘新的岗位,造成目前无部门和岗位接收,已待岗数月,经数次协商,截至目前未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考虑到稳定员工就业关系及基本生活保障,以及企业现实困难等因素,公司不行使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即日起通知待岗。二、待岗起始时间:2021年1月18日。三、待岗终止时间:竞聘公司新岗位成功。四、待岗期间待遇:……按照工作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待岗期间,公司不安排工作任务,无特殊情况不需到岗。……待岗期间相关补助不再发放……”2021年1月20日李某回复邮件称“对于公司2021年1月18日出具的待岗通知书,我完全不认可并且不接受。后李某以要求某股份公司支付工资为由,向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该委作出京海劳人仲字[2021]第9220号裁决书。李某对裁决不服提起诉讼,主张某股份公司应向其支付自2020年9月26日至2021年7月25日期间的工资差额共计306590.53元。一审法院认为,某股份公司通知李某自2021年1月18日起待岗,李某明确表示不同意待岗,并经常询问工作任务,某股份公司并未安排工作。某股份公司未举证证明存在企业停产停业等合法合理安排待岗的情形,亦未就待岗安排及待岗期间的待遇与李某达成协商一致,应自行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因此,被安排待岗期间李某之所以未能正常提供劳动,系因某股份公司未依据劳动合同...
  • 点击次数: 100008
    2025 - 04 - 11
    作者:杨秀芸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享受网络购物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类纠纷也随之而来。实践中,消费者因网购产生纠纷,通常会将卖家与网络平台一并起诉,这种情况下管辖法院怎么确定?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深入分析网络购物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原则及具体应用。 一、案例对比分析 案例一:(2024)最高法民辖52号 案情:原告苏某在转转网购平台(北京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2”)在苏某(以下简称“被告1”)所开的网店,购买了一部华为手机,被告1宣传此店所售产品为全新原装国行正品,收到手机后,发现手机为二手机。原告认为被告1虚假宣传,以次充好,已构成欺诈,被告2转转平台亦应承担连带责任。故原告向其收货地辽宁省瓦房店市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1返还购物款,赔偿购物款三倍的损失,维修购物款,被告2承担连带责任。被告2对管辖权提出异议,请求将案件移送至北京互联网法院。 本案分析: 1、明确诉讼请求。原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要求被告1支付三倍赔偿金,被告2承担连带责任。2、根据诉讼请求判断法律关系。三倍赔偿属于惩罚性赔偿请求,请求权基础为法律规定的侵权赔偿责任,由此提起的损害赔偿请求之诉应当认定为产品责任纠纷。故本案应当依照产品责任纠纷确定管辖。3、确定管辖法院。本案中,原告住所地为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被告1住所地山西省阳曲县,被告2住所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虽然本案中网络购物收货地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但不能就此认定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为案涉侵权法律关系的侵权行为地,也不能认定该地为案涉产品的制造地、销售地,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及《民诉法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被告2住所地在北京,符合北京互联网法院管辖条件,因此,北京互联网法院...
  • 点击次数: 1000008
    2025 - 03 - 28
    作者:赵丹青 不同于普通商品广告,药品由于其治病救人、直接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特殊性,对于药品的广告,我国设立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根据药品的属性,不同药品在广告方面的规定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特殊药品不得作广告,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作广告。第二、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作广告。并且应当显著标明本广告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第三、非处方药可以作广告,但广告的内容受到严格限制,包括但不限于:1、药品广告的内容不得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不一致,并应当显著标明禁忌、不良反应。2、非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3、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4、不得说明治愈率或有效率。5、不得与其他药品进行功效和安全性比较。6、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同时,我国对于药品广告实行审批制度。发布药品广告,应当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有关材料,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且,药品生产企业不得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所谓私域如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发布药品广告,也应遵守法律法规,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尽到审核、把关义务,否则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如果广告中涉及的药品为处方药,显然朋友圈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那么该广告发布行为就构成违法发布处方药广告。即便该药品为非处方药,该广告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等都需要仔细审核。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判断药品广告的真实性...
  • 点击次数: 100009
    2025 - 03 - 14
    作者:张嘉畅在品牌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商标不仅是企业的身份标识,更是市场竞争中的宝贵资产。然而,不少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完成商标注册,导致商标遭他人抢注。面对这一挑战,如何有效维权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议题。以下为您详细解析在中国,若商标尚未注册却遭遇抢注,应采取哪些策略进行维权。首先,即便商标未经注册,只要符合特定条件,依然能够获得法律庇护。如果您的商标已在中国大陆使用,则可以受到在先使用的保护。如果您的商标未经注册但已经使用获得了较高知名度,可以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向法院申请认证为驰名商标。如果您的商标标识具有独创性,则该标识可以受到著作权保护。其次,《商标法》明确规定,商标申请应当出于善意,且不得侵犯他人权利。因此,如遇商标抢注行为,您可以援引《商标法》第四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对恶意抢注商标采取措施,以维护自身权利。依据《商标法》的相关条款,您可以采取以下行动维护权益。一、提起商标异议若抢注者的商标申请尚未获准注册,仍处于初审公告阶段,您可以根据《商标法》三十三条提出商标异议。在此阶段,您需准备充足的证据,如商标使用记录、推广范围、宣传资料及销售合同等,以证实您的针对争议商标具有在先使用权利。二、申请商标无效宣告若抢注者的商标已成功注册,您可以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在商标注册后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这种方法与异议相同,您需要证明对争议商标具有在先权利,也需要证明抢注商标申请注册具有恶意。三、提起三年不使用撤销若抢注商标注册已满三年,且经检索您发现该商标已连续三年无使用,则可以对该抢注商标提起三年不使用撤销。这个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来讲,举证责任要求较低,您仅需要提供简单的检索记录,证明该商标未使用即可。四、提起民事诉讼根据现行《民法典》、《商标法》规定,商标行政程序及后续行政诉讼仅解决抢注商...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铭盾MiNGDUN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5 铭盾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