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土增税视同销售与《民法典》的交集



土增税视同销售与《民法典》的交集
一、土地增值税视同销售规则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第三条规定:


非直接销售和自用房地产的收入确定: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发生所有权转移时应视同销售房地产,其收入按下列方法和顺序确认:


1.按本企业在同一地区、同一年度销售的同类房地产的平均价格确定;2.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当年、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确定。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的部分房地产转为企业自用或用于出租等商业用途时,如果产权未发生转移,不征收土地增值税,在税款清算时不列收入,不扣除相应的成本和费用。


国税发[2006]187号文的第三被分为两款,其中第一款是土地增值税视同销售规则的基础依据,作为税收法律拟制条款,直接赋予了税务机关实质课征土地增值税的权限;第二款则是着重强调了征收土地增值税要以产权转移作为判定纳税义务发生与否的法定条件。


一个硬币只有两面,国税发[2006]187号文第三条似乎是把两个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了明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性质的多样性,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土地增值税清算适用视同销售规则时,依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有些争议也已经超出了税法本身的范畴,被引入了《民法典》物权编的规范内,而且在《民法典》范围还要适用特殊条款,极易引发争议。


土增税视同销售与《民法典》的交集
二、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背景


大笨公司是一家地产公司,远赴某地拓展业务,通过招拍挂方式依法取得了一块国有土地建设使用权,并与国土部门签订《国有土地建设使用权出让协议》,协议本身多数内容都是格式条款,其中约定在规划建设的宗地范围内,要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占比为10%,建成后按政府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销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后续,大笨公司成立了小笨分公司,负责具体实施项目开发建设,小笨分公司根据上述《国有土地建设使用权出让协议》的约定,以乙方身份与当地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签订《保障性住房配建协议》,约定配建10%比例的廉租房,对廉租房的大小套数进行了明确要求,并约定后续将廉租房产权直接初始登记到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名下。


项目竣工后,小笨分公司又与当地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签订《保障性住房移交协议》,确认实际建造并验收合格的廉租房套数,约定一定期限内,小笨分公司要配合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去办理廉租房初始产权登记,不得有任何异议。


再后来,小笨分公司对该项目应税务部门要求实施土地增值税清算,小笨分公司将配建的廉租房作为开发产品,按照国税发[2006]187号文第三条的规定进行了视同销售处理,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20号)有关回迁房的规定,将这部分视同销售的收入作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拆迁补偿费进行扣除申报,申请退税800万。


税务部门针对土地增值税清算进行审核,认为小笨分公司配建的是廉租房,属于保障性住房,但不是回迁房,将视同销售收入再作为拆迁补偿费扣除没有法律和政策依据,从而调整申报扣除金额,要求小笨分公司补缴土地增值税3000万元。


廉租房作为并轨管理后的一类保障性住房,确实和回迁房性质不同,在税务总局未明确保障性住房视同销售收入可以作为某项扣除项目进行扣除前,应该说税务部门的执法没有问题。


土增税视同销售与《民法典》的交集
三、对土增视同销售规则的思考


从想退800万元到被追缴3000万元,小笨分公司陷入了被动,土地增值税增值额是由收入金额减去扣除项目金额得出,既然不能作出扣除项目金额,那么,无偿配建并移交廉租房是否一定要作为视同销售的收入呢?


于是问题,就转回到了国税发[2006]187号文第三条第一款的具体适用上了,作为税收拟制条款,第三条第一款包含了一系列的征税要素,既包含了纳税义务主体(房地产开发企业)、征税对象(开发产品)以及主观目的(用于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还对纳税义务发生时点(发生所有权转移时)都予以了明确规定。


读到这,很多读者会说,这规定既然如此明确,那哪来的争议呢?我最初也是这么理解的,但真正跳出税法去看税收规范性文件,你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例外情况,税法根本没规定,但是其他法律规定了,正是这些其他法律的规定,让税务机关在适用时不能自行主观判断。


首先说纳税义务主体,房地产开发企业没有异议。


其次说征税对象,在征税对象的表述里,在同一个条文里出现了“开发产品”和“开发的部分房地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产品”是否等同于“开发的部分房地产”,如果等同的话为何有不同描述,如果不等同又有何差别?


再者说,2014年才并轨运行的保障性住房,是否应被纳入2006年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所定义的“开发产品”?如果保障性住房不是开发产品,考虑保障性住房作为一种无偿移交给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用于非营利性社会公共事业的建筑物,那么是否应适用土地增值税有关公共设施的处理原则,因无偿不确认收入,仅扣除成本、费用?


税务部门认为,廉租房不属于公共设施,因为《国有土地使用出让合同》的配套设施章节,不包含廉租房。第一个争议点就此产生,但这才刚刚开始,远没有结束。


下面接着说,有关视同销售的主观目的,除了用于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外,一个“等”字的兜底,又将目的引入了深深的不确定当中。


小笨分公司简单以为,把廉租房移交给保障性租房管理中心,是为了满足后续移交协议的要求,不存在上述目的。但税务部门认为,小笨分公司承诺无偿配建廉租房是对政府出让土地的承诺条件,借以获得招拍挂土地,现在移交属于抵偿对政府部门应偿还的债务。


明明没有现实债务,税务部门又拟制出了一个虚拟的债务,而且是欠政府的债务,现在的移交是抵偿债务。


土增税视同销售与《民法典》的交集
四、企业与税务部门的核心争议


至此,纳税主体有了,征税对象确定了,主观目的也拟制存在了,小笨分公司与税务部门的争议才进入了关键,什么是“所有权的转移”?


“所有权的转移”,在整个土地增值税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体系内,仅存在国税发[2006]187号文这一处,除此之外,在企业所得税法以及个别国际税收协定中有这个概念。


所有权是一个物权概念,所有权是物权的一种,所有权不能代表所有物权,物权还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基本分类为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因此所有权也可被分为动产所有权和不动产所有权,动产所有权以交付为要件,不动产所有权已登记未生效要件。


在土地增值税,这个以房产土地为征税对象的税种里,建设用地使用权和不动产所有权是主要对象。廉租房或者其他保障性住房属于不动产,在被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产品”认定下,适用视同销售规则去判定“所有权的转移”要满足两个层面的法律关系,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拥有对保障性住房的所有权,二是该不动产所有权是否已经有不动产登记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具体再回到小笨分公司,小笨分公司经过不动产登记查询发现,在土地增值税清算结论作出时,无偿配建的廉租房仅被登记到了大笨公司名下,尚未向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进行变更登记。


小笨分公司这个时候又想当然了,以尚未发生不动产权利变更,因此不属于“发生所有权的转移时”,不应该视同销售,税务部门却认为即便当下还未发生,但根据协议未来必然发生,所以需要视同销售。


土增税视同销售与《民法典》的交集
五、视同销售与《民法典》的交集



无他,小笨分公司只能继续向第一个法律关系去寻求突破,根据小笨分公司签订的《配建协议》和《移交协议》,都约定廉租房的初始产权登记应该初始登记到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名下,小笨分公司认为,这些廉租房不会发生所有权转移,当下被登记到大笨公司名下是错误登记,需要进行更正登记。


税务机关认为,根据《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小笨分公司因合法建造房屋属于事实行为,不需要通过登记来确认所有权。


一个土地增值税关于视同销售规则的适用,被突然拉升到《民法典》的高度,小笨分公司如何应对呢,只能就所有权问题再去《民法典》寻求救济。


终于小笨分公司找到了一条,也就是《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二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权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但是有相反证据证明的除外”。


那么什么才是相反的证据,能够证明建造的建筑物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权,不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呢?


小笨分公司查到一份某某省政府文件,在进行土地招拍挂的年份之前,该省省政府就明文颁布了《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某政【2011】28号),该意见明确规定:把配建作为一项强制性举措加以推行,自2011年3月1日起,挂牌出让的商品住房用地新上项目,须按照项目总建筑面积10%(5%为廉租住房、5%为公共租赁住房)以上的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并在规划和出让条件中予以明确。配建的廉租住房产权归政府所有。


小笨分公司拿着省政府的这个文件(现行有效,仍未被废止),又搬着《民法典》以及《配建协议》和《移交协议》,寄希望于说服职能部门,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其对廉租房自始不具所有权,且应初始登记至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名下不会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情形,从而不适用国税发[2006]187号文第三条有关视同销售的条件。


小笨分公司至今未能如愿,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民法典》作为法典,无法溯及到税法范畴,从而规范国税发[2006]187号文的“所有权转移”嘛?亦或者判断视同销售,本身就只是一个税务问题,税务部门依职权判断就完全可以了。


以下文字载自
土增税视同销售与《民法典》的交集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直接相关,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开展工作要考虑民法典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同时,有关政府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能、行使职权,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促进民事关系和谐有序。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民法典权威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05
    2024 - 03 - 15
    作者:常春引言:外观设计侵权判定中的判断主体“一般消费者”的界定在理论和实践中一直有争论。例如,一些观点认为一般消费者应当局限于普通消费者群体,不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另一些观点认为一般消费者的界定应当根据产品的销售对象确定,也可能具有专业知识。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了相关指引,明确了“如果产品的功能和用途决定了其只能被作为组装产品的部件使用,该组装产品的最终用户在正常使用组装产品的过程中无法观察到部件的外观设计,则一般消费者主要包括该部件的直接购买者、安装者。” 正文: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判断某产品是否侵犯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权时,需要引入一般消费者这样的一个判断主体,根据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对是否构成侵权进行判断。当然,其他司法解释还规定了在考虑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时,还应当考虑设计空间,但本文暂不涉及设计空间对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影响。不同类别的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界定一般是不同的。相同的类别的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界定是否应该相同则存在着多种细分的情形。一般而言,只要体现外观设计的是终产品,或者虽然是终产品的部件,但在终产品中完全可见,或者虽然是终产品的部件,但该部件可以单独使用,在这些情形下,专利权人和被诉侵权人在一般消费者的界定往往不会出现较大分歧,因此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也可基本是可以确定的。而在此外的其他的情形中,例如外观设计专利的客体是某一终产品的一个部件,且该部件在终产品上仅部分可见,或者完全不可见时,则专利权人和被诉侵权人在一般消费者的定义上则可能存在较大分歧。原因在于,如果一般消费者针对该产品类别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则其可能会注意到一些细微的设计差别,而当其知识水平...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4 - 03 - 08
    作者:王辉彩礼作为我国婚嫁领域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彩礼本是以缔结婚姻为目的,依据习俗由一方(主要指男方)及其亲属给付对方(主要指女方)及其亲属的财物,蕴含着对婚姻的美好祝福。然而,近年来越来越趋于走高的彩礼,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高价彩礼使得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使得婚姻变成了物质交换,充满了铜臭味,不仅给彩礼给付一方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且攀比彩礼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高价彩礼成为某些人不劳而获的手段,甚至出现有组织、有预谋、重复骗婚的个人和组织,已涉嫌刑事犯罪;司法实践领域,返还彩礼的纠纷亦逐年递增。随着高价彩礼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高价彩礼不仅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被大众高度关注,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点名“高价彩礼”,足见党和国家对此问题的高度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于2023年11月13日审议通过并于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无疑是正当时。那么,什么样的财物属于彩礼?离婚后要不要返还?且看下文分析探讨。一、什么样的财物属于彩礼(一)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中,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接收人等事实,认定彩礼范围。下列情形给付的财物,不属于彩礼:(一)一方在节日、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二)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三)其他价值不大的财物。”(二)司法实践男女双方从恋爱到登记结婚前的这段时间,常常会发生一方给付另一方财物的情况,其中有以缔结婚姻为目的的给付,有仅为表达爱意或增进感情的给付或日常消费性支出。那么,这其中哪些财物属于彩礼,哪些不属于彩礼呢?下边就以案例来看看司法实践中对于彩礼范围的认定。◆...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4 - 03 - 01
    作者:刘文娟许多申请人在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时往往倾向于提交黑白商标,而无论其商标在实际使用中是否会着色。申请人做出上述选择主要依据如下两点:第一,同等情况下,黑白注册商标保护范围要比指定颜色注册商标保护范围大;第二,在实际使用中,黑白注册商标可以任意改变颜色,而指定颜色商标不能修改颜色。 然而上述观点并没有法律依据,是长期存在的关于黑白商标与指定颜色商标的刻板印象及简单化理解。根据商标法的相关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可见,颜色组合本身是可以形成区别于文字或其他要素的显著特征的,甚至可以单独作为商标注册。如果黑白注册商标在实际使用时采用了不同颜色搭配的着色,实际上是在原注册商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区别特征,有可能改变了原注册商标的显著特征,从而成为了另一件未注册的颜色商标。因此,黑白注册商标在实际使用中改变着色的,应当慎用注册标记。 另外,当黑白注册商标在注册满三年后遭遇他人提交商标不使用撤销申请时,如果实际使用证据中的商标为着色商标,则有可能会被质疑是对另一件商标的使用而并非对黑白注册商标的使用。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注册商标本身的显著特征、着色商标搭配的显著程度等综合判断。但毫无疑问的,黑白注册商标在实际使用中进行着色的行为会增加商标被撤销的可能。 商标的保护范围应当以组成商标的各要素本身的区别特征以及申请人的具体使用情况来确定。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黑白注册商标比指定颜色注册商标保护范围大、使用时更灵活的结论没有依据,还可能会给权利人造成损失。 一般情况下,对于黑白注册商标,在实际使用中整体改变为一种单一颜色进行使用的,上述风险会比较小;相反地,如果在实际使用中采用了两种以上的色彩搭配进行着色,则风...
  • 点击次数: 1000005
    2024 - 02 - 02
    作者:曲淼引言:2023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新《公司法》,删除了2018年《公司法》中16个条文,实质性修改了112个条文。其中,新《公司法》对公司存续情况下是否应当赋予公司债权人对未届期出资股东的出资请求权这一焦点问题做出了回应,在“注册资本认缴制“转变为“有期限的认缴制”的大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了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的条件。 原《公司法》体系下的股东出资期限利益:原《公司法》规定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创业者的资金需求、减轻创业者的资金压力,从而达到鼓励创业、繁荣市场经济的目的。在这一体系下,股东享有出资期限利益,在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期限届满前,股东可以以其出资期限利益对抗公司及债权人。但是这一制度在赋予股东出资利益期限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在股东出资期限尚未届满,公司不具备清偿能力且又未申请破产的情况下,一些股东往往据此规避法院的强制执行。债权人无法依据现有规定主张未出资股东承担责任,其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 在新《公司法》修订前,我国通过《企业破产法》、《公司法司法解释(二)》及《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九民纪要》)等共同构建了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制度。但将此制度的适用条件限定在公司解散或破产情况下。《九民纪要》虽回应了非破产清算期间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的问题,增加了“执行不能但不破产”以及“公司恶意延长股东出资期限”两种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制度的适用情形。但由于《九民纪要》本身并不具有法律的地位,仅具有引导司法实践的功能,不能作为裁判依据进行援引,仍需法官引用《公司法解释(二)》或其他规范进行扩张适用。且不同地域的法院、法官理解及应用尺度不同,导致了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仍存在缺少高位阶规范规制等问题。 新《公司法》对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的构建:将于2024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公...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0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