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浅谈商标“共存协议”

截止2022年6月底,我国有效注册商标已达4054.5万件,日益增长的商标申请量凸显了商标有限资源的稀缺,导致新的商标注册申请很容易与在先已注册商标冲突。商标共存协议成为申请人克服在先注册商标阻碍的常用手段。然而,商标授权机关不仅要平衡申请人与在先权利人之间的冲突,还需要平衡申请人合法权益与消费者权益之间的冲突,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

 

因此,商标授权机关对商标共存协议的考量与采纳,对于广大商标申请人和商标代理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从如下两个商标案例探讨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共存协议的考量与采纳。

 

案例一:新莱特乳品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行政管理(商标)再审行政判决书-(2019)最高法行再245号

 

本案中,诉争商标是由新莱特公司于2016年2月5日提出注册申请,并于2016年12月遭遇驳回,理由是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先核准注册的注册商标近似(在先商标以下简称“引证商标”,本案中用四件引证商标,因其余两件商标不涉及共存协议,笔者再次不赘述)。商标详细信息如下:

 


商标号

商标

类别

商品项目

诉争商标

19088699

浅谈商标“共存协议”

29

炼乳;奶油(奶制品);人造奶油;奶酪;牛奶制品;黄油;酸奶;蛋白质牛奶;乳清;奶粉;香肠;鱼制食品;水果罐头;以果蔬为主的零食小吃;汤;蛋;果冻(第29类、类似群2901-2907;2910-2911)

引证商标一

1782199

浅谈商标“共存协议”

29

水果罐头;水产罐头;蔬菜罐头;肉罐头;鹌鹑蛋罐头;牛奶饮料(以牛奶为主的);牛奶制品;可可牛奶(以奶为主);酸奶(第29类、类似群2903;2907)

引证商标二

9676196

浅谈商标“共存协议”

29

罐装水果;水产罐头;蔬菜罐头;肉罐头;鹌鹑蛋罐头;牛奶饮料(以牛奶为主的);牛奶制品;可可牛奶(以奶为主);酸奶;牛奶。(第29类、类似群2903;2907)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首先,本案诉争商标指定使用商品,与引证商标一、二核定使用的商品构成同一种或类似商品。

其次,诉争商标由“新莱特”构成,引证商标一、二由“莱特”构成,诉争商标包含了引证商标一、二,属于近似标志,但并不相同或基本相同,仍然存在差别,相关公众对于近似标志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再次,光明公司作为引证商标权利人是诉争商标申请人新莱特公司的控股股东,基于双方就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在各自领域的共存使用不会造成混淆误认所达成的共识出具了商标共存协议书,而且也没有证据证明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的共存足以导致相关公众对商品来源发生混淆误认。

最后,法院认为,新莱特公司与光明公司均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诉争商标“新莱特”同时为新莱特公司商号,没有证据证明新莱特公司申请或使用诉争商标存在攀附光明公司及其引证商标商誉或知名度的恶意,诉争商标的注册、使用也不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第三人合法权益。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法院认为相关公众不会对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产生混淆误认,诉争商标的申请注册并不构成商标法第三十条规定的情形。

 

案例二:爱尔迪有限两合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行政管理(商标)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行政裁定书-(2020)最高行申8163号

 

本案中,诉争商标是由爱尔迪有限两合公司于2017年9月25日提出注册申请,于2018年6月遇到驳回,理由是与雷弗朗公司在先注册商标近似。详细信息如下表格:


商标号

商标

类别

商品项目

诉争商标

26585561

浅谈商标“共存协议”

3

吸附污渍的洗衣剂;吸附颜料的洗衣剂;洗衣剂;洗衣粉;纺织品用清洗剂;去污剂;洗洁精;清洁制剂(第3类,类似群0301;0302)

引证商标

3117097

浅谈商标“共存协议”

3

洗发剂;护发素;皮肤清洁剂;清洁制剂(第3类,类似群0301;0302)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1、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一均由五个英文字母组成。诉争商标为“ALMAT”,引证商标一为“ALMAY”,二者前四个字母完全相同,仅最后一个字母不同;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一读音相近;二者均为臆造词,无特定含义。将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一使用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可能导致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或者认为两商标的商品来源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故一审、二审法院认定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一构成使用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并无不当。

 

2、综合考虑商标标识的近似程度及商品的类似程度,相关公众混淆的可能性较大,故仅有《商标同意书》不能当然地排除可能的市场混淆。共存协议中双方当事人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可以对他人商标注册作出放弃主张权利的意思表示,但该意思表示并不当然产生在后商标的注册不会造成商标法意义上的混淆。

 

小结

 

以上两个案例中,虽然申请人均提交了商标共存协议,但是法院的审查结果完全不同。笔者认为,除商标共存协议外,最高院还考虑了更多的因素以判断系争商标与引证商标在客观上是否会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在案例一中,法院还考察了申请人与引证商标权利人之间的商业关系,以及申请人使用系争商标的实际情况,从而判定申请商标与引证商标并存不会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案例二中,除商标并存协议外,因申请人没有提交其他证据以排除系争商标与引证商标并存导致市场混淆的可能性,法院在考虑到商标标识的近似度及商品类似程度的基础上,认定不能排除可能导致的市场混淆,系争商标最终未能获准注册。

 

由此,商标并存协议虽然是克服在先引证商标阻碍的重要证据,但并不是充足的证据。事实上,共存协议虽然协调解决了商标申请人和引证商标权利人之间就商标注册以及权利行使的特定主体民事权益冲突问题,但商标核准注册制度本身还兼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社会公众利益的功能。商标并存协议是商标授权机关审查时的重要因素,但仍不能免除申请人证明系争商标与引证商标不会导致消费者混淆的举证责任。对于是否采信共存协议,商标授权机关依然是根据个案情况,在尊重商标私权属性和保护公共利益之间探寻一个最佳平衡点。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999999
    2024 - 03 - 29
    作者:张嘉畅《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绝对化用语”的使用有明确规定,旨在规范广告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商家在广告中应谨慎使用绝对化用语,避免误导消费者。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直播平台的迅猛发展,许多商家和广告人,还是没有办法明确“绝对化用语”的标准是什么?是否任何含有“最”、“顶级”的词语都不能在营销中使用?什么样的绝对化用语有可能被使用在宣传当中,又不会被处罚?关于以上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告从业者带来一些解答。 “绝对化用语”是指在广告中使用的具有绝对意义或排他性的表述,如“最佳”、“最高级”、“国家级”等。这些用语往往给消费者一种产品具有绝对优势或绝对效果的印象,但实际上往往存在夸大或误导的成分,容易误导消费者,进而损害公平竞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三款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绝对化用语。这一规定旨在规范广告用语,防止商家通过夸大其词的宣传误导消费者。 例如,某公司在京东网上经营某品牌户外速干裤,在该商品的宣传页面使用 “大胆融入当下流行的撞色服饰设计元素,告别以往欧洲户外服饰设计呆板,单一,色彩单一,引领户外时尚第一品牌”宣传语。某市市监局据此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院认为,“第一品牌”属于与“国家级”、“最高级”、“最佳”含义类似的绝对化用语,在该公司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的情况下,市监局的处罚决定合理合法。 由此可见,该条款极大程度上规范了广告用语。然而,因为条文表述较为模糊,在监管和执法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一刀切”“简单化”等问题。例如,某贸易有限公司在天猫商城经营网店,其宣传女靴商品的页面上写有“特别设计的鞋跟是体现你性感的最佳利器”的广告语。某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据此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院观点认为,上述广告词汇所针对的鞋子在大众中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因此其对市场...
  • 点击次数: 1000005
    2024 - 03 - 15
    作者:常春引言:外观设计侵权判定中的判断主体“一般消费者”的界定在理论和实践中一直有争论。例如,一些观点认为一般消费者应当局限于普通消费者群体,不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另一些观点认为一般消费者的界定应当根据产品的销售对象确定,也可能具有专业知识。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了相关指引,明确了“如果产品的功能和用途决定了其只能被作为组装产品的部件使用,该组装产品的最终用户在正常使用组装产品的过程中无法观察到部件的外观设计,则一般消费者主要包括该部件的直接购买者、安装者。” 正文: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判断某产品是否侵犯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权时,需要引入一般消费者这样的一个判断主体,根据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对是否构成侵权进行判断。当然,其他司法解释还规定了在考虑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时,还应当考虑设计空间,但本文暂不涉及设计空间对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影响。不同类别的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界定一般是不同的。相同的类别的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界定是否应该相同则存在着多种细分的情形。一般而言,只要体现外观设计的是终产品,或者虽然是终产品的部件,但在终产品中完全可见,或者虽然是终产品的部件,但该部件可以单独使用,在这些情形下,专利权人和被诉侵权人在一般消费者的界定往往不会出现较大分歧,因此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也可基本是可以确定的。而在此外的其他的情形中,例如外观设计专利的客体是某一终产品的一个部件,且该部件在终产品上仅部分可见,或者完全不可见时,则专利权人和被诉侵权人在一般消费者的定义上则可能存在较大分歧。原因在于,如果一般消费者针对该产品类别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则其可能会注意到一些细微的设计差别,而当其知识水平...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4 - 03 - 08
    作者:王辉彩礼作为我国婚嫁领域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彩礼本是以缔结婚姻为目的,依据习俗由一方(主要指男方)及其亲属给付对方(主要指女方)及其亲属的财物,蕴含着对婚姻的美好祝福。然而,近年来越来越趋于走高的彩礼,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高价彩礼使得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使得婚姻变成了物质交换,充满了铜臭味,不仅给彩礼给付一方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且攀比彩礼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高价彩礼成为某些人不劳而获的手段,甚至出现有组织、有预谋、重复骗婚的个人和组织,已涉嫌刑事犯罪;司法实践领域,返还彩礼的纠纷亦逐年递增。随着高价彩礼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高价彩礼不仅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被大众高度关注,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点名“高价彩礼”,足见党和国家对此问题的高度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于2023年11月13日审议通过并于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无疑是正当时。那么,什么样的财物属于彩礼?离婚后要不要返还?且看下文分析探讨。一、什么样的财物属于彩礼(一)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中,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接收人等事实,认定彩礼范围。下列情形给付的财物,不属于彩礼:(一)一方在节日、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二)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三)其他价值不大的财物。”(二)司法实践男女双方从恋爱到登记结婚前的这段时间,常常会发生一方给付另一方财物的情况,其中有以缔结婚姻为目的的给付,有仅为表达爱意或增进感情的给付或日常消费性支出。那么,这其中哪些财物属于彩礼,哪些不属于彩礼呢?下边就以案例来看看司法实践中对于彩礼范围的认定。◆...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4 - 03 - 01
    作者:刘文娟许多申请人在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时往往倾向于提交黑白商标,而无论其商标在实际使用中是否会着色。申请人做出上述选择主要依据如下两点:第一,同等情况下,黑白注册商标保护范围要比指定颜色注册商标保护范围大;第二,在实际使用中,黑白注册商标可以任意改变颜色,而指定颜色商标不能修改颜色。 然而上述观点并没有法律依据,是长期存在的关于黑白商标与指定颜色商标的刻板印象及简单化理解。根据商标法的相关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可见,颜色组合本身是可以形成区别于文字或其他要素的显著特征的,甚至可以单独作为商标注册。如果黑白注册商标在实际使用时采用了不同颜色搭配的着色,实际上是在原注册商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区别特征,有可能改变了原注册商标的显著特征,从而成为了另一件未注册的颜色商标。因此,黑白注册商标在实际使用中改变着色的,应当慎用注册标记。 另外,当黑白注册商标在注册满三年后遭遇他人提交商标不使用撤销申请时,如果实际使用证据中的商标为着色商标,则有可能会被质疑是对另一件商标的使用而并非对黑白注册商标的使用。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注册商标本身的显著特征、着色商标搭配的显著程度等综合判断。但毫无疑问的,黑白注册商标在实际使用中进行着色的行为会增加商标被撤销的可能。 商标的保护范围应当以组成商标的各要素本身的区别特征以及申请人的具体使用情况来确定。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黑白注册商标比指定颜色注册商标保护范围大、使用时更灵活的结论没有依据,还可能会给权利人造成损失。 一般情况下,对于黑白注册商标,在实际使用中整体改变为一种单一颜色进行使用的,上述风险会比较小;相反地,如果在实际使用中采用了两种以上的色彩搭配进行着色,则风...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0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