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民间借贷纠纷中借款年利率达到四倍LPR,律师费还会获得支持吗?

本文作者:陈巴特


近些年,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渐提高,很多人在出借款项时,会在借条或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如借款人逾期未偿还借款本息,出借人为实现债权而产生的律师费等合理费用由借款人承担”。通常,一般其他合同中有类似的约定,人民法院对合理律师费的请求会予以支持。但在民间借贷纠纷中,是否同样会获得判决支持呢?

【案情简介】

  2021年4月12日,被告许某向原告陈某借款30万元,并约定借款期限半年,于2021年10月12日前偿清,月利率1.5%,逾期偿还借款的,从逾期之日起按照月利率3%支付利息至还清时止并由许某承担律师费。借款到期后,被告许某并未按照约定偿还借款,为此陈某委托某律师事务所律师方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1、许某偿还借款本金30万元、利息27000元,并从2021年10月13日起以借款本金为基数按照年利率15.4%支付利息至付清时为止;2、许某向陈某支付律师费用5万元。 

【不同观点】

  关于原告陈某要求支付律师费5万元的诉讼请求是否应予支持,存在以下两种意见:

  第一种观点认为,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第二次修正)》(以下简称《规定》)第二十九条: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是总计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陈某主张的实现债权的律师费与利息总计已经超过了按照四倍LPR计算的利息,故不应支持。

第二种观点认为,律师费系因借款人未按期还款而造成出借人对外支出的款项,属于债权人为实现债权而产生的费用,不属于《规定》第三十条规定的“其他费用”。陈某已举证证明其实际支付了律师费,只是按照本地规定的计费金额偏高,依法应当支持部分。

【判决结果】

1、被告许某偿还原告陈某借款本金人民币30万元;

2、被告许某向原告陈某支付借款期内利息23100元,并以30万元为基数,按照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的标准,向原告陈某支付自2021年10月13日至实际给付日期间的利息。

3、被告许某向原告陈某支付合理的律师费人民币25000元。

【案件评析】

上述判例可见,民间借贷纠纷中,借款年利率达到或超过四倍LPR,律师费是否会获得支持,归根结底的问题是律师费是否属于《规定》中的“其他费用”。笔者认为,出借人为实现债权而支出的合理的律师费,不应当属于《规定》中的“其他费用”。

首先,从“其他费用”的性质来看,系借款人为获得借款支付的成本,不同于律师费等实现债权的费用。在杜万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认为,在实践中,出借人和借款人可能会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借款人应向出借人支付服务费、咨询费、管理费等“其他费用”,这些费用虽名目不同,但其实质上仍属于借款人为获得借款支付的成本。借款人获得借款的成本应主要以利息形式体现,约定的其他费用多数情况下是双方为了规避对利率上限的规定而设,故在此情形下,若出借人一并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折算下来总计不能超过年利率四倍LPR。超过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无论出借人主张逾期利息还是违约金还是其他费用,其法定高限是相同的,均为以逾期款项为基数,以年利率四倍LPR计算的数额。依据上述解释可以看出,“其他费用”的性质应当是借款人为获得借款支付的成本,该成本除双方明确约定的“利息”外,还包括服务费、咨询费、管理费等。但国家为维护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对借款人获得借款所支付的成本上限进了规定,即不能超过年利率四倍LPR。而律师费、评估费、鉴定费等实现债权的费用是因借款人未按照约定偿还借款,导致出借人费用的支出和损失,并不是借款人为获得借款而支付的成本,两者性质不同。

其次,从“其他费用”产生时间来看,借款人为获得借款所支付的服务费、咨询费、管理费等一般在出借人支付借款时交纳或在支付本金时扣除,或在偿还本金时一并支付。但律师费、鉴定费、评估费等为实现债权而支出的费用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借款人未按时偿还借款或其他违约行为,出借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委托律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支出的款项,两者发生时间不同。同时从立法者在对“其他费用”的解释中,仅列举了民间借贷纠纷中并不常见的服务费、咨询费、管理费等,并未将司法实践中常常发生的律师费等实现债权的费用作为“其他费用”列举出来,由此也可以看出,立法者也并未将律师费等实现债权的费用作为“其他费用”。

  再次,对于律师费、评估费等实现债权的费用是否应予支持,还应审查双方对此有无约定、该费用有无实际发生、该费用的发生有无必要性和合理性、有无超过相关规定。本案中,双方对律师费在陈某出具的借条中有明确约定,即“从逾期之日起按照月利率3%支付违约金至付清时止并由许某承担律师费”,且在庭审中陈某举示了其与律师事务所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及律师费发票,同时其主张的5万元律师费与请求金额32.7万元相比,律师费偏高,故对原告陈主张的律师费5万元依法予以支持一部分。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3
    2025 - 03 - 14
    作者:张嘉畅在品牌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商标不仅是企业的身份标识,更是市场竞争中的宝贵资产。然而,不少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完成商标注册,导致商标遭他人抢注。面对这一挑战,如何有效维权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议题。以下为您详细解析在中国,若商标尚未注册却遭遇抢注,应采取哪些策略进行维权。首先,即便商标未经注册,只要符合特定条件,依然能够获得法律庇护。如果您的商标已在中国大陆使用,则可以受到在先使用的保护。如果您的商标未经注册但已经使用获得了较高知名度,可以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向法院申请认证为驰名商标。如果您的商标标识具有独创性,则该标识可以受到著作权保护。其次,《商标法》明确规定,商标申请应当出于善意,且不得侵犯他人权利。因此,如遇商标抢注行为,您可以援引《商标法》第四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对恶意抢注商标采取措施,以维护自身权利。依据《商标法》的相关条款,您可以采取以下行动维护权益。一、提起商标异议若抢注者的商标申请尚未获准注册,仍处于初审公告阶段,您可以根据《商标法》三十三条提出商标异议。在此阶段,您需准备充足的证据,如商标使用记录、推广范围、宣传资料及销售合同等,以证实您的针对争议商标具有在先使用权利。二、申请商标无效宣告若抢注者的商标已成功注册,您可以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在商标注册后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这种方法与异议相同,您需要证明对争议商标具有在先权利,也需要证明抢注商标申请注册具有恶意。三、提起三年不使用撤销若抢注商标注册已满三年,且经检索您发现该商标已连续三年无使用,则可以对该抢注商标提起三年不使用撤销。这个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来讲,举证责任要求较低,您仅需要提供简单的检索记录,证明该商标未使用即可。四、提起民事诉讼根据现行《民法典》、《商标法》规定,商标行政程序及后续行政诉讼仅解决抢注商...
  • 点击次数: 1000001
    2025 - 03 - 07
    作者:张琳张琳律师历经劳动仲裁、一审、二审等程序,于近日成功办结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为劳动者争取到了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应付未付的工资差额等款项共计三十余万元。 一、基本案情用人单位(以下称YYY分公司,注册地在北京,其总公司的注册地在河北)与劳动者(以下称XXX)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工作地点为河北、北京及YYY分公司规定的工作地点。XXX在北京安家,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长期在北京工作,偶尔去河北出差,去河北出差时公司给XXX报销差旅费并提供住宿。疫情期间,YYY分公司的总公司及其关联公司通知全体员工公司因经营困难停工停产、全体员工待岗。在YYY分公司的总公司及其关联公司通知全体员工返岗复工时,一并通知XXX所在部门全体员工的工作地点均为河北。XXX客观上无法长期在河北上班,因此明确表示不同意公司单方变更工作地点的决定,仍坚持在北京工作。YYY分公司又向XXX发送了旷工警告函,但XXX仍明确表示不认可该旷工警告并继续在北京工作。YYY分公司就以XXX未去河北返岗复工、无故旷工多日为由,认为XXX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通知XXX解除劳动合同。XXX遂以YYY分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欠付工资等为由,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YYY分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应付未付的工资差额等款项。 二、裁判结果1、劳动仲裁机构、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均认为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了多个工作地点,过于宽泛,应视为双方对工作地点约定不明。一审法院认定双方就XXX的工作地点达成合意即约定工作地点为北京,劳动仲裁机构和二审法院认定XXX入职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应认定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地在北京。2、劳动仲裁机构、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均认为YYY分公司因自身原因需要调整XXX工作地点、岗位的,应与XXX协商达成一致,协商不成仍应按原劳动合同履行;而YYY分公司在未经与XXX协商的...
  • 点击次数: 1000002
    2025 - 02 - 28
    作者:金涟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境贸易日益频繁,与域外企业签订合同已成为商业活动中的常态。然而,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制度对合同的签字和盖章效力有着不同的规定,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法律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在与域外主体签订合同的时候,应当注意确认相关国家地区法律适用,注意域外主体签章的效力,避免因为签章效力瑕疵而导致损失。一、法律体系差异在不同法律体系下,各国对公章效力存在显著差异。大陆法系国家如中国、德国、日本等普遍重视公章(法人章)的法定效力,通常要求公司正式文件必须加盖在政府部门备案的实体公章,同时签字人需通过公司章程明确授予的职务权限或持有书面授权文件,方可产生法律约束力。相比之下,普通法系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更侧重签字的法律效力,公章并不作为法定必备要素,实践中多用于内部文件管理。其核心在于签署人是否经过公司合法授权,只要个人持有董事会决议或授权委托书,即使不盖公章,签字本身即可对公司产生法律约束力。二、重点国家/地区细则1. 美国在美国,合同的效力主要取决于签署人的签字权限。签约时,最好要求域外主体提供公司决议文件(Board Resolution)证明签署权限。此外,部分州还要求对签字进行公证。2. 德国在德国,签字权限通常体现在其主体资格证明上,有些公司有备案的公章,则最好要求其在合同上签字并盖章。3. 日本在日本,合同效力的关键是“代表取缔役”签字,在正式场合,也应当加盖公司印章。因此签约时,最好由域外主体在合同上加盖其在法务局登记过的印章,即圆印。4. 香港地区在香港地区,签字优先于公章。签约时,应当注意公司名称印刷章上必须具有董事签字,仅空白的公司名称印章是没有效力的。而我们常见的“小圆章”通常仅用于行政用途,如签收文件、签收货物、签发收据发票或改错。三、通用签约核查清单总结来说,为了确保合同的有效性,与域外主体签约时应进行以下核查:...
  • 点击次数: 100009
    2025 - 02 - 21
    作者:张嘉畅2025年1月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发布了2024年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其中第一个案件——宜家公司与佛山某门窗公司、海口某经销部等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为司法实务上准确适用驰名商标认定规则、遏制“傍名牌”、“搭便车”行为提供了指引。 英特宜家系统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是“宜家”“IKEA”商标所有人,同时,该公司也是家居领域知名厂家,拥有大型家具城家居。宜家公司诉称,佛山某门窗公司在其官网、微信公众号、门店及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商标及“精工·静音·更宜家”“KANGPAI IKEA”标识;佛山南海某公司、海口某经销部在门店及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商标及“精工·静音·更宜家”标识。佛山某门窗公司、佛山南海某公司、海口某经销部等侵犯了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宜家公司请求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判决认定“宜家”“IKEA”为驰名商标,判决二被告承担侵权责任。英特宜家公司于 2022年6月27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对第22505530号“”和第 22590941号“”提出无效宣告申请。2023年8月22日和9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分别作出商评字[2023]第 0000250520号、商评字[2023]第0000259299号裁定,认定康派公司注册的第22505530号“”和第 22590941号“”争议商标与英特宜家公司的“IKEA”和“宜家”商标在文字构成、呼叫上相近,核定使用的“金属门,金属窗”等全部商品在功能用途、消费场所、消费对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构成使用在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宣告康派公司注册的第 22505530号“”和第22590941号“”争议商标无效。康派公司不服裁定,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该两宗案件正在审理中。由于康派公司已提起起诉,因此上述两商标无效裁定尚未生效。在侵犯商标权纠纷...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铭盾MiNGDUN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5 铭盾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