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在商标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纠纷中的法律责任

本文作者:耿高风


一、关键词推广是什么?

 

关键词推广的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

 

我们可以从我国几个主要的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对关键词推广的介绍中窥知一二。

 

1. 百度搜索http://e.baidu.com/product

“搜索推广是基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搜索,在搜索结果显著的位置展示您的推广信息,只有客户点击广告之后,您才需要付费。”

 

2. 搜狗搜索http://b.sogou.com/pca/ads-search.html

“网民通过搜狗搜索、QQ浏览器、手机腾讯网、搜狐网等8大渠道进行关键词搜索时,企业推广信息以图片、文字、链接等形式在搜索结果页显著位置免费展现,只有用户点击才会计费的推广形式。”

 

3. 360搜索https://e.360.cn/static/zhihui/help/

“关键词是您在推广时用以定位潜在客户的字词或短句。网民在360搜索时会使用一些特定的字词或短句,称之为搜索词。您可以将网民可能搜索且又蕴含商业价值的词选择出来,提交搜索推广。当网民搜索感兴趣的产品/服务时,系统会匹配与网民搜索相关性大的关键词,将其对应的创意展现在网民面前。”

 

关键词推广的大致过程为,有推广需求的推广用户在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的推广平台中注册账户,由推广用户自行选择与自身经营业务相关的关键词,之后将选择的关键词提交给推广平台。当网络用户在互联网上搜索推广用户预设的关键词后,该推广用户的网站将会在搜索页面的显著位置优先显示。一般而言,只有在网络用户在点击推广用户的网站后,才算作一次完整的关键词推广服务,推广用户此时才需要向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支付相应的推广费用。

 

二、关键词推广是广告吗?

 

在《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以前,对于关键词推广是否属于广告,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关键词推广属于一种特殊的广告,也有观点认为关键词推广只是搜索引擎服务商所提供的一种信息检索服务,不是广告。

 

《广告法》(2015修订)第二条规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活动。一般而言,广告的本质是广告主为了介绍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而关键词推广并不会直接涉及这些信息,只有网络用户点击进入设置相关关键词的网站后才能看到产品或者服务的介绍,这与广告的定义存在很大差别。

 

例如在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等百度搜索引擎利用“竞价排名”服务间接侵犯商标专用权与不正当竞争纠纷案【(2008)沪高民三()终字第116号】中,法院认为“百度网站作为搜索引擎,其实质性功能是提供网络链接服务,其既不属于网络内容的提供者,也不属于专门进行广告发布的网络传媒。

 

20164月出台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涉及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指南》第39条也曾规定,搜索引擎服务商提供的竞价排名服务属信息检索服务。

 

201678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了关键词推广属于互联网广告中一种,其中第3条第1款规定“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广告,是指通过网站、网页、互联网应用程序等互联网媒介,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第3条第2款中明确了“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付费搜索广告”属于前款所称互联网广告中的一种。

 

依据《广告法》第34条的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对广告内容,对内容不符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不得提供设计、制作、代理服务,亦不得发布。

 

但是从关键词推广的全过程看,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并没有实际参与任何关键词推广的制作或者发布环节,推广用户对于关键词的选择有很大的决定权,其可以在后台随时增加、修改、删除关键词,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也不会对关键词推广预先收费。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相较于传统广告的广告经营者或者广告发布者而言,其对如何设置关键词的控制力很弱,同时考虑到商标侵权认定的专业性及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的技术能力,只能要求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在提供付费关键词推广服务时承担相对于自然搜索更高的注意义务,包括一定的审查义务及警示义务

 

目前,主流观点及审判案例大都倾向于支持《广告法》中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对广告内容的主动审查义务无法直接适用于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身上。

 

三、在商标侵权或不正当竞争中,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是否承担连带责任?

 

在很多案例中,如关键词推广用户所设置的关键词造成商标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权利人通常会将侵权人与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一同起诉。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6条之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下面的几个审判案例可以帮我们更直观的分析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在关键词推广商标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纠纷中的责任认定。

 

1. 成都超有爱科技有限公司与被告北京大生知行科技有限公司、被告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2019)0102民初21530号】中,法院认为被告奇虎公司是360浏览器网站的所有人,大生公司选择“英语百词斩”作为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排名推广系大生公司自行确定的行为,无法苛求奇虎公司对海量的搜索关键词进行逐一审核,无法认定奇虎公司对此存在主观过错。且被告奇虎公司提交的证据已经证明被告大生公司提交的“百词斩”关键词被下线处理,被告奇虎公司已尽到网络经营者的合理注意义务,无需承担责任。

 

2. 在原告杭州甘其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被告济南瑞粮餐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中国网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2019)0106民初9389号】中,法院认为被告奇虎公司在360搜索公示了权利人投诉方式,原告之前曾多次就侵权事宜向被告奇虎公司进行投诉,被告奇虎公司均及时予以处理,采取了包括除权利人以外的其他人在360搜索中对甘其食'进行搜索推广等必要措施,案涉的侵权链接原告在本案诉讼前并未向被告奇虎公司进行投诉,被告奇虎公司在收到本案送材料后亦对案涉侵权链接进行了有效屏蔽,应认定被告奇虎公司已采取必要措施。法院不予支持原告要求被告奇虎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诉请。

 

3. 在重庆玉雅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与重庆牙博士诚嘉口腔医院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2020)渝01民终4220号】中,二审法院认为,涉案关键词由牙博士口腔公司设置,奇虎公司仅提供了关键词推广服务,作为网络信息搜索服务的供应商,在上诉人未提供证据证明其明知被上诉人牙博士公司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情形下,其在收到本案诉讼材料后及时删除了被控侵权的网页链接,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故,奇虎公司作为网络提供者不承担连带侵权责任。

 

4. 西安艾润物联网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2020)陕民终696号】中,二审法院推翻了一审法院认为百度公司应当承担责任的判决,认为“百度公司收到商标及商号涉诉材料后采取了断开被控侵权网页链接的措施,视为采取了必要措施,因此不承担侵权责任”。

 

综上所述,关键词网络推广服务商在没有《商标法》第57条第6项之规定的“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情况下,即使推广用户设置的关键词造成商标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但由于推广用户对关键词及链接名称描述内容具有完全的决定权,只要关键词推广服务提供商在接到商标及企业名称、商号等侵权投诉后将被控侵权的网页链接予以断链,视为采取了必要措施,履行了通知删除义务,权利人无法请求法院判决关键词推广服务提供商承担连带侵权责任。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03
    2024 - 10 - 28
    作者:杨秀芸2020年修订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首次确认了企业名称争议可以通过行政裁决的形式处理。随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了企业名称争议裁决制度的相关规定,包括处理原则、流程时限、考虑因素等。部分省份也紧跟步伐,相继颁布与企业名称登记与争议处理相关的地方性规定,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名称争议处理办法》,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云南省企业名称争议裁决办法(试行)》等等。尽管这些规定的出台为企业名称争议的解决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处理路径,但在实践中,适用企业名称争议裁决程序仍面临诸多挑战。以下是本人在处理企业名称争议裁决中遇到的难题以及对解决策略的初步想法。一、企业名称争议处理分割化的困境与思考(一)困境描述笔者在进行企业名称投诉的实践中,观察到一种普遍现象,如果他人登记的企业字号与在先企业字号、注册商标都高度近似的情形下,在先权利人在投诉或争议裁决申请文件中,会将企业名称侵权、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并提出,请求行政机关综合考虑,从而给出一个公正的处理决定。但是行政登记机关往往在收到文件后,会将企业名称侵权、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等纠纷划分至不同科室或部门处理,如:注册许可科聚焦于企业名称登记的合规性审查,注重形式审查,而知识产权科或商标科或不正当竞争科会专注于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注重实质审查。这种“各自为政”的处理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专业分工,却也因信息孤岛效应而难以形成对案件全面、系统的认知,从而导致许多企业名称争议案件难以获得公正、合理的裁决。(二)探讨企业字号和商标均是现代企业重要的商业标识,企业字号是用来区别生产经营者的,代表企业的信誉,须与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相联系而存在。商标是用来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须与其所依附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相联系而存在,代表着商品或服务的信誉、质...
  • 点击次数: 1000002
    2024 - 10 - 18
    作者:赵丹青 在药品反假冒的案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打击假药和回流药。本篇文章浅显地梳理一下几个重点罪名的适用。 1、“假药”界定的变化 对于“假药”的界定《药品管理法》在2019年发生重大变化。 2015年修正的《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中规定“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药品,按假药论处。也就是,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即使有疗效也按假药论处。但在2019年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条关于假药的定义中,删除了以药品是否批准来界定假药这一条款。 《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第九十八条 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使用假药、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  (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三)变质的药品;  (四)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徐峥扮演的角色从印度购买未经批准进口的仿制药,如果按照修改前的《药品管理法》应当视为假药。但按照修改后的法律,印度仿制药并不属于应当被认定为假药的情形。现实中,徐峥扮演的角色陆勇因检察院撤回起诉而被无罪释放。主要的依据是2014 年 11 月,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失效),其中提到“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没有造成他人伤害后果或者延误诊治,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后在《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三款亦明确规定“未经批准进口少量境外已合法上市的药品,情节较轻的,可以依法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2、生产、销售假药罪 VS 妨害药品管理罪...
  • 点击次数: 1000010
    2024 - 09 - 13
    作者:金涟伊为确保药品在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设立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溯源制度等配套制度,同时,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行为,国家依法予以处罚,确保落实药品安全。处罚手段中,“没收违法所得”是最常见的处罚方式。 实践中,药品案件的违法所得应当如何确定? 对于该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于2007年2月8日作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违法所得”问题的批复》(国食药监法[2007]74号),批复称,一般情况下,《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的“违法所得”,是指“实施违法行为的全部经营收入”。《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七条(对应2019年修订后的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违法所得”是指“实施违法行为中收取的费用”。《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一条(对应2019年修订后的第七十五条)规定的“违法所得”是指“售出价格与购入价格的差价”。 如参考以上批复,对于药品案件的违法所得可以有两种计算方式。第一种即以全额计算。此种计算方式可称之为“全额说”,是将违法所得等同为涉案产品的销售收入,计算违法所得时不扣除合法成本或税收。此种计算方式带有惩罚性,当事人应当承担超过其获利的处罚责任,其投入成本越高,惩罚性越明显。 第二种是对于《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的情况,即“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未违反《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并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销售或者使用的药品是假药、劣药的”,此种情况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无主观违法恶意,适用惩罚性处罚手段显失公平,因此违法所得以售出价格与购入价格的差价进行计算。 此外,不论以何种方式计算违法所得,都应当排除应退赔的部分。行政处罚法第...
  • 点击次数: 1000024
    2024 - 08 - 30
    作者:陈巴特朋友张先生今年年初入职一家科技公司,担任技术主管一职,因工作需要,常常受公司安排出差,而且通常在周末夜间乘坐夕发朝至的火车卧铺,出差时间也通常连续长达十天半月,期间必然经过双休日,有时甚至经过法定节假日。但是,公司从未向其支付加班工资。张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其始终认为,被安排到外地出差的在途时间,以及双休日仍出差在外,属于自己的时间却不能由自己支配,因此应视为加班。近日,张先生约我“喝茶”,我义务为其解答后,张先生释然,果断放弃了申请仲裁的计划。张先生的疑虑,或许正是很多劳动者困扰的问题。那么,当出差遇到休息日,究竟算不算加班呢?一、加班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加班是指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按照用人单位的安排进行的工作。包括正常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双休日或国家法定假期期间工作。认定加班需要有特定的工作内容为支撑。对加班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加班司空见惯,已然形成“加班文化”。适当的加班,对用人单位的经营发展及劳动者收入的提高,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超时加班与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不相符,与国家提倡的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也脱节。如果劳动者加班后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则其合法权益将会受到侵害,用人单位也违反了法律规定。 二、休息日出差在途,算不算加班?加班的本质是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进行额外的工作,需要以特定的工作作为内容支撑,并非单纯的时间经过。出差在路上的时间,主要是乘坐交通工具,如同正常上下班在路上的耗时,都是为下一步工作而进行准备的时间。期间劳动者如未实际进行工作任务的执行,也没有产生具体的工作成果,仅有时间的消逝,则并不满足加班的这一认定条件。况且,出差在途期间,劳动者虽然不能自由支配时间,但仍可以照常休息,如乘坐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时,可以休息或从事个人活动,...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0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