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短视频使用他人作品——合理使用OR侵权?

目前,短视频领域异常火爆,B站、西瓜视频、抖音、快手等平台每天都有众多视频创作者发布自己的原创视频,这些视频的题材类型多样,既有广大网友对自己生活的记录,也有知识科普、自制情景剧、游戏和电影解说等多种类型。


但是在短视频热火朝天发展的同时,众多的视频创造者由于缺少著作权保护意识,在未取得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在视频中使用他人作品很可能侵权。今天我们就“合理使用”以及短视频中引用他人几种常见的作品类型是否侵权进行分析。



1


合理使用的法律规定



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合法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对合理使用的范围进行了规定,共规定了十二种合理使用情形,其中第一项、第二项规定:


  • 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条规定,构成合理使用的主要要件包括:


  • 第一,该行为是否属于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情形。

  • 第二,该行为是否影响原作品的正常使用,对原作品构成实质性替代。

  • 第三,该行为是否不合理损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


其中针对著作权法第22条第(二)项中的“适当引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20184月发布的《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第7.11条规定:判断被诉侵权行为是否属于适当引用的合理使用的四个考虑因素:


  • 被引用的作品是否已经发表;

  • 引用目的是否为介绍、评论作品或者说明问题;

  • 被引用的内容在被诉侵权作品中所占的比例是否适当;

  • 引用行为是否影响被引用作品的正常使用或者损害其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对于短视频在网络传播中的合理使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13年修正)第六条至第十条规定了“合理使用”,我们主要看第六条中的第(一)项、第(二)项:


通过信息网络提供他人作品,属于下列情形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 为报道时事新闻,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同时,对于判定侵权是否以获得盈利为必要条件的问题,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十八条第(一)项明确规定“通过信息网络擅自向公众提供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就构成侵权并承担相应责任,但该条例第十九条第(二)项同时对“通过信息网络提供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获得经济利益的”规定有不同的处罚措施,因此,只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他人的作品,如构成侵权,侵权人不可以未获得经济利益为由进行抗辩。



2


使用他人作品的侵权认定


1
使用他人文字作品


如仅是为了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这种情况可以认定为合理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对于引用文字部分在视频中所占的比例,依照《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中规定:“适当引用”指作者在一部作品中引用他人作品的片断。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两千五百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如果多次引用同一部长篇非诗词类作品,总字数不得超过一万字;引用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四十行或全诗的四分之一,但古体诗词除外。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但专题评论文章和古体诗词除外。


如果视频的主要内容都来源于他人的文字作品,此时就构成侵权。例如,在辛先生诉北京新片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我唯一坚持的事,那就是一直爱你》短视频侵权案1中,辛先生认为被告在短视频的人物设置、故事情节等方与其在知乎上的回答完全一致,二者虽作品形式不同,但亦存在表达上构成实质性相似的可能,法院判决被告构成侵权。


2
使用他人的影视作品


在视频中引用他人的影视作品仅仅是为了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这种情况可以认定为合理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主要以影视作品为基础创作的短视频包括电影解说类、鬼畜类、原画配音类等,则存在很高的侵权风险。


例如,因不满知名电影解说博主“谷阿莫”制作的“X分钟看完XX”电影系列,未经许可使用来源不明影片,迪士尼等5家影视公司以擅自取用电影片段侵犯著作权为由将谷阿莫告上法庭


另外一个案例,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在线软件“图解电影”将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制作成连续图集,而被优酷以侵权为由诉至法院2法院认为公众可通过浏览涉案图片集快捷地获悉涉案剧集的关键画面、主要情节,提供图片集的行为对涉案剧集起到了实质性替代作用,影响了作品的正常使用。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认定“图解电影”的行为构成对优酷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


3
使用他人的音乐作品

如果视频目的是音乐介绍,而引用少量的音乐片段,则可以被认为是“合理使用”。但是制作视频使用到他人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不能以“合理使用”抗辩,此时涉及侵权。


例如,拥有千万粉丝的大V级短视频博主Papi酱旗下公司papitube的运营短视频账号“Bigger研究所”所发布的一条短视频里,因使用《walkingby the sidebike》作为背景音乐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被北京音未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告上法院3,法院确认被告侵犯了涉案作品录音制作者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权。


4
使用他人的摄影作品


如果满足“合理使用”原则,例如对摄影作品进行介绍、评论或引用摄影作品在自己的作品中说明某一问题,使用他人的摄影作品不构成侵权。


超出“合理使用”范围,未取得摄影作品权利人的许可在网络中传播,构成侵权。例如,某公众号在发布的文章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使用了原告所有并已经进行作品登记的摄影作品,并且未为原告署名,该公众号的运营者以其未因这篇文章获利并立即删除了相关文章进行抗辩,但法院未予采纳,法院判定被告侵害了原告享有的署名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4



短视频创作者在视频中使用他人的作品,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侵权风险。对此,一方面,短视频创作者应当熟知“合理使用”制度的内涵,在面对侵权追责时,善用“合理使用”进行抗辩,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短视频创作者在视频制作时应当提升著作权保护意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超出合理使用范围之外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取得权利人的授权,避免因“抄袭”给自身带来法律风险。



短视频使用他人作品——合理使用OR侵权?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18)京0108民初17683

2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20)京73民终187

3北京互联网法院(2019)京0491民初22014

4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2017)渝0112民初14330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3
    2023 - 03 - 24
    作者:金涟伊信息时代的来临带来了更多机会与市场,其中意见领袖、平台主播等自媒体是这一浪潮中最突出的弄潮儿。但不论是在什么领域,对其品牌的培养都是自媒体运营的重点。运营自媒体账户培育品牌有以下注意事项。 一、 品牌名称选取 对于自媒体相关主体,不论在哪个平台建立账号,一个好的昵称是成功的一半。该昵称也会在未来成为意见领袖、up主或主播的重要品牌,成为吸引用户的最突出的标志之一。因此对昵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昵称的风格可以千变万化,可以简约,可以标识重点,可以抽象或单纯富有趣味,但不论是何风格都需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以及平台规定。 以某平台为例,在平台用户服务协议明确约定,用户所设置的账号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平台的相关规则,用户账号名称、头像和简介等注册信息及其他个人信息中不得出现违法和不良信息,未经他人许可不得用他人名义(包括但不限于冒用他人姓名、名称、字号、头像等或采取其他足以让人引起混淆的方式)开设账号,不得恶意注册平台账号(包括但不限于频繁注册、批量注册账号等行为)。同时,用户在账号注册及使用过程中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实施任何侵害国家利益、损害其他公民合法权益,有害社会道德风尚的行为。平台有权对用户提交的注册信息进行审核,这也是平台的义务。 概括而言,注册账户名称应关注: 1、 符合法律法规及平台的规定以及公序良俗2、具有可识别性——昵称及特色3、不侵犯他人在先权利 二、 重视品牌维护 自媒体运营的领域除了其频道主要内容涉及的方向外,也应当注意广告、娱乐教育服务方面的品牌维护。自媒体账户通常盈利方式包括:1、平台分成或签约;2、广告;3、衍生产品。对以上不同盈利方式应当各有注意要点。 对于通过平台分成或签约形式盈利的自媒体,应当注意签约合同中对知识产权的约定,...
  • 点击次数: 12
    2023 - 03 - 10
    作者:刘艳玲当专利申请人向多个国家/地区提交专利申请时,如果希望专利申请加快审查进程,我们知道专利审查高速路(PPH)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方式。PPH是专利审查机构直接开展的审查结果共享的业务合作,旨在帮助申请人的他国同族专利申请早日获得授权。当申请人在一国审查局提交的专利申请中有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被确定为可授权时,可以以此为基础向他国审查局就同族专利申请提出加快审查请求。除了可以加快审查以外,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次数也可能会减少,并且申请被授予专利权的可能性也能增加。同族专利申请的审查结果除了上述应用以外,还有其他的利用方式。在此根据实践经验进行相应介绍。 美国根据美国专利相关法规,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及密切相关人员在该美国专利申请的过程中有义务将对该申请的专利性重要的现有技术文件(包括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提交给美国专利商标局以供审查员在审查时考虑。这个程序也称IDS(Information Disclosure Statement,信息公开声明提交)。申请人如果没履行IDS提交义务会导致授权专利无法执行(unenforceable)。美国专利实施细则37CFR1.97-1.98以及专利审查指南MPEP609中给出了IDS文件的具体内容提交要求和时限要求,读者可进一步检索查看。这其中包括申请人及相关人员需要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外国同族专利申请的审查意见/审查结果中引用的对比文件,而且需要在收到审查意见/审查结果后3个月内提交且该期限不可延长。对于以PCT方式进美国的国家申请,审查员审查时会考虑美国专利商标局IFW系统中的所有美国专利文献;如果美国专利商标局下发的PCT/DO/EO/903表中指出了国际检索报告和相关文件的副本已经在国家阶段文件包中,审查员审查时会考虑这些对比文件。由于存在法律适用的不同情形,处理申请时请就提交细节向代理专利申请的合作专利律师/代理师咨询。印度 根...
  • 点击次数: 9
    2023 - 02 - 24
    作者:常春引言: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公开的(2021)最高法知民终1363号案件的判决书给出了关于侵犯技术秘密的侵权获利计算的新方式,即可以将侵权人在特定项目上的全部获利作为侵权获利只要侵权人有明显过错且该侵权行为直接决定商业机会的得失。这一计算方式是对技术秘密侵权案件中侵权获利计算方法的一种细化,也为其他知识产权侵权的计算方法提供了参照和启示。 案情概述:  A公司与Y公司同时参加某项目招投标,Y公司以相对较低价格中标。A公司发现中标的Y公司实际为其前核心员工组建且均与A公司签署有保密协议,保密协议约定对他们知悉的A公司技术秘密保密。A公司起诉Y公司商业秘密侵权。法院在审理认为Y公司核心员工李某的电脑中保存的该项目的标书、中期报告等文件中包含A公司的技术秘密,而且因为Y公司使该等技术秘密的行为使得其以低价中标,进而使得A公司错失了在该项目中的交易机会。因此,法院基于Y公司在该项目中的营业利润判定给与A公司赔偿。 铭盾分析: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侵犯技术秘密的赔偿述额需要按实际损失、侵权获利、法定赔偿的顺序确定。其中,侵权获利的计算方法可以参照确定侵犯专利权的损害赔偿额的方法进行。而专利侵权的侵权获利的计算方法则包括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该侵权产品(服务)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侵权产品(服务)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但其中应当合理扣除因其他权利所产生的利益,即应当考虑专利在利润中的贡献率。按照上述的计算方法,对于并非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技术秘密侵权行为的获利可以按以下方式计算:侵权获利=侵权产品(服务)量X侵权产品(服务)营业利润X技术秘密对利润的贡献率;其中,营业利润=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但在本案中,法院认为招投标项目有其特殊性,...
  • 点击次数: 12
    2023 - 02 - 17
    作者:金涟伊现如今,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无可非议,大型企业甚至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公司以统一管理、运营、保护其知识产权。而对于中小企业,品牌保护对自身发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能否另辟新径,避开企业规模的劣势,令其品牌直面消费者,使自身获得相应市场地位,成为中小企业树立优质品牌的工作重点。然而,中小企业品牌在面对猖獗的恶意抢注行为时显得更为脆弱,由于自身规模及可调用资源的限制,通常难以与怀有恶意的商标抢注人,甚至同行业竞争者相抗争。本文将简要介绍目前常见的打击恶意商标申请的办法,为中小企业打击恶意商标申请提供思路参考。 一、 何为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及法律相关规定 实践中常见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主要可分为两类:以囤积倒卖商标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侵犯他人在先权利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 (一)以囤积倒卖商标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 以囤积倒卖商标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是指申请人在多个类别大量申请商标,明显超出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商标法第四条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其商品或者服务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应当予以驳回。”该条规定了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是生产经营活动所需,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注册申请是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予以驳回。 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不以使用为目的、囤积商标的恶意注册申请的打击力度较重,一旦发现此种申请,将对该申请人所申请的全部商标均予以驳回。此种驳回目前公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的商标注册审查决定文书栏目中。 尽管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依职权主动对此种恶意注册商标行为采取行动,但在审查中仍可能存在漏网之鱼。由于此种恶意注册申请会侵占大量商标资源,可能导致企业在申请自创商标时遭遇...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0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