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短视频使用他人作品——合理使用OR侵权?

目前,短视频领域异常火爆,B站、西瓜视频、抖音、快手等平台每天都有众多视频创作者发布自己的原创视频,这些视频的题材类型多样,既有广大网友对自己生活的记录,也有知识科普、自制情景剧、游戏和电影解说等多种类型。


但是在短视频热火朝天发展的同时,众多的视频创造者由于缺少著作权保护意识,在未取得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在视频中使用他人作品很可能侵权。今天我们就“合理使用”以及短视频中引用他人几种常见的作品类型是否侵权进行分析。



1


合理使用的法律规定



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合法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对合理使用的范围进行了规定,共规定了十二种合理使用情形,其中第一项、第二项规定:


  • 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条规定,构成合理使用的主要要件包括:


  • 第一,该行为是否属于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情形。

  • 第二,该行为是否影响原作品的正常使用,对原作品构成实质性替代。

  • 第三,该行为是否不合理损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


其中针对著作权法第22条第(二)项中的“适当引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20184月发布的《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第7.11条规定:判断被诉侵权行为是否属于适当引用的合理使用的四个考虑因素:


  • 被引用的作品是否已经发表;

  • 引用目的是否为介绍、评论作品或者说明问题;

  • 被引用的内容在被诉侵权作品中所占的比例是否适当;

  • 引用行为是否影响被引用作品的正常使用或者损害其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对于短视频在网络传播中的合理使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13年修正)第六条至第十条规定了“合理使用”,我们主要看第六条中的第(一)项、第(二)项:


通过信息网络提供他人作品,属于下列情形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 为报道时事新闻,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同时,对于判定侵权是否以获得盈利为必要条件的问题,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十八条第(一)项明确规定“通过信息网络擅自向公众提供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就构成侵权并承担相应责任,但该条例第十九条第(二)项同时对“通过信息网络提供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获得经济利益的”规定有不同的处罚措施,因此,只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他人的作品,如构成侵权,侵权人不可以未获得经济利益为由进行抗辩。



2


使用他人作品的侵权认定


1
使用他人文字作品


如仅是为了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这种情况可以认定为合理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对于引用文字部分在视频中所占的比例,依照《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中规定:“适当引用”指作者在一部作品中引用他人作品的片断。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两千五百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如果多次引用同一部长篇非诗词类作品,总字数不得超过一万字;引用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四十行或全诗的四分之一,但古体诗词除外。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但专题评论文章和古体诗词除外。


如果视频的主要内容都来源于他人的文字作品,此时就构成侵权。例如,在辛先生诉北京新片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我唯一坚持的事,那就是一直爱你》短视频侵权案1中,辛先生认为被告在短视频的人物设置、故事情节等方与其在知乎上的回答完全一致,二者虽作品形式不同,但亦存在表达上构成实质性相似的可能,法院判决被告构成侵权。


2
使用他人的影视作品


在视频中引用他人的影视作品仅仅是为了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这种情况可以认定为合理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主要以影视作品为基础创作的短视频包括电影解说类、鬼畜类、原画配音类等,则存在很高的侵权风险。


例如,因不满知名电影解说博主“谷阿莫”制作的“X分钟看完XX”电影系列,未经许可使用来源不明影片,迪士尼等5家影视公司以擅自取用电影片段侵犯著作权为由将谷阿莫告上法庭


另外一个案例,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在线软件“图解电影”将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制作成连续图集,而被优酷以侵权为由诉至法院2法院认为公众可通过浏览涉案图片集快捷地获悉涉案剧集的关键画面、主要情节,提供图片集的行为对涉案剧集起到了实质性替代作用,影响了作品的正常使用。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认定“图解电影”的行为构成对优酷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


3
使用他人的音乐作品

如果视频目的是音乐介绍,而引用少量的音乐片段,则可以被认为是“合理使用”。但是制作视频使用到他人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不能以“合理使用”抗辩,此时涉及侵权。


例如,拥有千万粉丝的大V级短视频博主Papi酱旗下公司papitube的运营短视频账号“Bigger研究所”所发布的一条短视频里,因使用《walkingby the sidebike》作为背景音乐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被北京音未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告上法院3,法院确认被告侵犯了涉案作品录音制作者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权。


4
使用他人的摄影作品


如果满足“合理使用”原则,例如对摄影作品进行介绍、评论或引用摄影作品在自己的作品中说明某一问题,使用他人的摄影作品不构成侵权。


超出“合理使用”范围,未取得摄影作品权利人的许可在网络中传播,构成侵权。例如,某公众号在发布的文章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使用了原告所有并已经进行作品登记的摄影作品,并且未为原告署名,该公众号的运营者以其未因这篇文章获利并立即删除了相关文章进行抗辩,但法院未予采纳,法院判定被告侵害了原告享有的署名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4



短视频创作者在视频中使用他人的作品,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侵权风险。对此,一方面,短视频创作者应当熟知“合理使用”制度的内涵,在面对侵权追责时,善用“合理使用”进行抗辩,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短视频创作者在视频制作时应当提升著作权保护意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超出合理使用范围之外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取得权利人的授权,避免因“抄袭”给自身带来法律风险。



短视频使用他人作品——合理使用OR侵权?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18)京0108民初17683

2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20)京73民终187

3北京互联网法院(2019)京0491民初22014

4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2017)渝0112民初14330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0
    2024 - 07 - 19
    作者:刘艳玲中国商标法第48条规定了商标的使用,是指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行为。商标性使用一般用于商业活动,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购买其认可的商品,帮助商品提供者与消费者在市场上建立起重要的联系。司法审判中区分商标性使用和非商标性使用非常重要,是否侵害他人商标专用权,主要看商标使用是否属于“商标性使用”。非商标性使用一般用于非商业活动,其目的不是引导消费者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即使在商业活动中使用,如果属于描述性使用或指示性使用,也会被认为是商标的正当使用,不侵犯他人商标权。中国商标法第59条第1款列举了商标的描述性使用方式。指示性使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用于不侵权抗辩,这种使用需限定在合理使用范围内,因此称为指示性合理使用更确切。相对比地,美国商标法“Lanham Act”中也有商标正当使用的概念。美国商标法的正当使用原则包括描述性正当使用和指示性正当使用。在指示性正当使用中,可以未经他人许可使用他人的商标,用于比较广告、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学术工作、模仿和批评和评论等目的。 下面展开讨论非商标性使用的情形,这有助于企业或个人初步了解自己对他人商标的使用是否会侵犯商标权。    非商标性使用-描述性使用  商标或服务提供者除标识自己的商标,以便于消费者识别外,还会对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产地、型号或者生产者的名称等其他特点予以说明,从而使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特性、使用方法等,以达到促销其商品或服务的目的。根据中国商标法第59条的规定,注册商标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例如,A公司在销售网页链接中使用“Dliziz椰子款”标识销售鞋类商品,其中,“Dliziz”是A公司的注册商标,而“椰子”标识是另一B公司...
  • 点击次数: 1000000
    2024 - 07 - 05
    作者:金涟伊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最普遍的交易手段。然而,由于法律的相对滞后性,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规亟需进一步完善。对于未经商标注册人授权,在网络店铺名称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标识的行为,现行的商标法并未对此提供明确的指导。相关权利人在维权过程中通常同时援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而不同法院在判决时所依据的法律也存在差异。 经检索相关判决书,我们发现法院判决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认为网络店铺名称可类比于企业名称,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规制,二是认为网络店铺名称侵权导致相关公众混淆误认的,应认定为商标侵权。 2018年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所持的观点即为第一种观点。在(2018)冀民429号判决书中,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支持了一审法院的观点,即“……官方旗舰店的店铺名称属于一种企业(店铺)字号,而将他人注册商标用于自己企业字号的行为,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八条‘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的规定吸纳,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的侵害商标专用权的情形。” 故此,法院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作出裁判,维护了权利人的相关权益。 但更多判决倾向于第二种观点。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在(2020)京0102民初27860号判决中认为,被诉侵权店铺将商标使用于店铺名称、店铺内宣传、商品名称及商品图片等位置,此种使用系为标明商品来源,属于商标性使用,因此适用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告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商标专用权。 2022年义乌市人民法院在(2022)浙0782民初6308号判决中认为,“对于被告滔馨公司在其网店名称及网店LOGO中使用‘泉日记’字样的行为,并未经过原告的授...
  • 点击次数: 1000005
    2024 - 06 - 28
    作者:张嘉畅 在对美贸易当中,商标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注册美国商标有利于商标在海关备案,有利于避免商标侵权,同时,经营亚马逊平台商家也需要注册美国商标从而进行亚马逊店铺的品牌备案。与中国商标法不同,美国商标制度更加注重商标在商业当中的实际使用。从申请到注册甚至续展,申请人在许多环节需要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供使用证据,以确保商标有效。本文旨在整理美国商标申请注册需提交使用证据的关键环节,以便外贸企业快速了解,避免商标因错过提交使用证据时间而影响商标效力。 美国注册商标需要提供使用声明及证据的时间节点如下表: 一、申请阶段 美国商标申请的申请依据有五种:1. 根据商标法第 1(a) 条,在商业中使用商标;(2) 根据商标法第 1(b) 条,有在商业中使用商标的真实意图;(3) 根据商标法第 44(d) 条,基于在先提交的外国申请,要求优先权;(4) 根据商标法第 44(e) 条,拥有申请人原籍国的商标注册所有权;以及 (5) 根据商标法第 66(a) 条,将国际注册的保护延伸至美国。 当申请人选择商标法1(a)条款,即以实际使用为依据提交申请时,需要在申请的同时提交商标已使用声明,并在每个类别提交使用证据,说明申请人如何在商业经营当中使用该商标。 如果申请商标尚未在美国实际投入使用,申请人也可以选择以意图使用为依据提交申请。此种方式提交申请时无需提交使用证据,但需要基于其在商业中使用商标的真实意图。在商标经过实质审查被核准后的6个月内,申请人需要像1(a)申请一样提交使用声明,并且同时提交使用证据。用此种依据提交美国申请,有助于商标权利人在商业经营当中更早地进行商标申请,也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将商标投入使用。 其他申请依据通...
  • 点击次数: 1000003
    2024 - 06 - 21
    作者:陈巴特【基本案情】2019年1月,B公司作为承包人,与发包人A公司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B公司承包A公司发包的某项目工程施工。合同对工期、总价款、工程款的结算和支付、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诸多事项进行了详细约定。自然人C某在项目所在地多年承包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施工能力及经济实力。C某欲承包该项工程,找到B公司,请求B公司将该项工程全部转包给C某施工,B公司同意以“内部承包”的方式将该项工程转包。随后,C某委托自然人D某与B公司签订了《施工项目内部管理目标责任书》(以下简称《目标责任书》),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并约定C某安排D某作为该工程项目负责人具体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及劳务队均由C某聘用,前期垫资均由C某通过财务人员支出。但C某因有其他工程项目需要亲自管理,极少到该工程施工现场,更没有和B公司、A公司相关人员直接对接联系。D某作为项目负责人,则常与B公司、A公司相关人员直接对接联系。在精心组织下,该项目工程在工期内顺利完工,并于2020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合格,依法在当地建设管理中心备案。2021年11月,发包人A公司委托第三方对该项目工程造价进行结算审核。经审核,结算造价为人民币850万余元。2023年5月,因尚有285万余元的工程款长时间未支付,且多次主张权利未果的情况下,C某以实际施工人名义,作为原告,将A公司和B公司列为共同被告,一纸诉状诉至项目所在地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B公司为推卸责任,主张C某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实际施工人应是D某和C某,并安排其财务人员及D某出庭作证。财务人员证明其一直和D某对接联系,并未见过C某,D某是实际施工人。D某本人则出庭作证,陈述自己和C某合伙,享有15%合伙份额,是共同的实际施工人,D某无权单独提起诉讼。但C某同时表示自己从未投入资金,亦未有书面合伙协议证实。【争议焦点】本案在工程价款、质量等其他问...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0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