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商标抢注逐渐引起重视,正本清源任重而道远

商标抢注逐渐引起重视,正本清源任重而道远


中国的商标抢注行为在全球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尽管各个国家都有商标抢注的情况,但商标抢注成为一种产业却别无二家。首先看一组数据,2017年中国商标注册申请量达到574.8万件,比2016年增长55.7%。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商标累计申请量2784.2万件,累计注册量1730.1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1492万件,连续17年位居世界第一。[1]尽管中国的GDP已经全球排名第二,但是如此多的商标申请和保有量,远远超出经济规模的需要。20171-11月间[2],商标申请总量排名前15名中,出现了不少个人的名字,即便是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大企业提出大量的商标申请,表面上看似乎是家大业大的必然,实际上也可能是被商标抢注所倒逼的不得之举。

商标抢注逐渐引起重视,正本清源任重而道远




中国之所以出现商标抢注盛宴,原因方方面面,既包括《商标法》采用的在先申请原则和注册保护原则为商标抢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也有商标申请费用一降再降(目前仅为300/类别)刺激了投机分子,更有社会舆论的不当宣传使得公众对商标的理念误入歧途当“莫言醉”商标以1000万人民币成交,IPAD商标以6000万美元转让,商标也就成了知识产权里面的双色球,且成本极低。


抢注商标已经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司法层面最先作出了反应。自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歌力思”案件后[3],该指导案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很多恶意抢注商标并起诉他人的诉讼行为不再得到法院的支持。甚至,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支持了原告拜耳公司对被告李某的不正当竞争诉讼请求。李某抢注拜耳公司商标后,对拜耳公司的产品向淘宝进行持续大量的投诉,造成拜耳公司损失,为此法院认定李某构成不正当竞争,应当赔偿拜耳公司70万元。[4]商标局也积极努力制止商标抢注行为。根据商标局官网在201810月公布的消息,“近日,商标局依据商标法第四条等规定,陆续对16000多件商标注册申请做出驳回决定,这是商标局又一次从严从快打击涉嫌囤积商标的非正常商标申请行为。”[5]


上述努力值得称赞, 但是不足以妥善解决商标抢注的问题。法院对于恶人先告状式的维权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权利滥用如何判定也难以统一认识,特别是对于并非抢注他人品牌,而是囤积品牌伺机对他人提出维权主张仍然缺乏法律上的驳回理由。商标局驳回囤积商标的非正常商标申请行为也有其局限性,目前仅仅是针对个别公司大批量抢注的情形,对于规模较小的抢注人尚未有措施予以规制,实践中也比较难以界定。商标抢注人仍然有各种途径实现其诉求,例如通过淘宝投诉、给经销商发律师函、申请行政查处等,通常能够给他人造成极大的杀伤,迫使他人花钱消灾。


我们认为,解决的办法应当是“两头堵”,即在立法上为从严审查提供法律依据。目前商标局正在主持商标法修法,从法律上对商标抢注予以足够关注已经迫在眉睫。另一头就是严格执法。在商标的行政审查中,目前可以按照商标法第一条和第四条的精神,强调使用为目的的正当商标申请行为,扩大主动驳回商标申请的范围,支持权利人依据商标法原则性条款的异议或者无效。国家应当多部门合作,查封各种商标兜售的平台,替代建立全国统一的商标转让平台,并且设置合理的商标转让条件,例如要求转让人提供商标实际使用的证据(特殊情形可不做要求,例如关联公司之间的商标转让、企业破产清算、企业并购等)。对于恶意抢注商标的维权行为,不仅要不予支持,而且要建立罚则,让恶意抢注人承担较重的赔偿责任。



[1]  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80122/101504116535.shtml

[2]  http://www.zyip.com/show-628.html

[3]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82号:王碎永诉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银泰世纪百货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 2014 )民提字第 24 号民事判决书

[4]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2017)浙0110民初18624 民事判决书

[5]  http://sbj.saic.gov.cn/gzdt/201810/t20181031_276592.html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0
    2024 - 07 - 19
    作者:刘艳玲中国商标法第48条规定了商标的使用,是指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行为。商标性使用一般用于商业活动,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购买其认可的商品,帮助商品提供者与消费者在市场上建立起重要的联系。司法审判中区分商标性使用和非商标性使用非常重要,是否侵害他人商标专用权,主要看商标使用是否属于“商标性使用”。非商标性使用一般用于非商业活动,其目的不是引导消费者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即使在商业活动中使用,如果属于描述性使用或指示性使用,也会被认为是商标的正当使用,不侵犯他人商标权。中国商标法第59条第1款列举了商标的描述性使用方式。指示性使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用于不侵权抗辩,这种使用需限定在合理使用范围内,因此称为指示性合理使用更确切。相对比地,美国商标法“Lanham Act”中也有商标正当使用的概念。美国商标法的正当使用原则包括描述性正当使用和指示性正当使用。在指示性正当使用中,可以未经他人许可使用他人的商标,用于比较广告、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学术工作、模仿和批评和评论等目的。 下面展开讨论非商标性使用的情形,这有助于企业或个人初步了解自己对他人商标的使用是否会侵犯商标权。    非商标性使用-描述性使用  商标或服务提供者除标识自己的商标,以便于消费者识别外,还会对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产地、型号或者生产者的名称等其他特点予以说明,从而使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特性、使用方法等,以达到促销其商品或服务的目的。根据中国商标法第59条的规定,注册商标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例如,A公司在销售网页链接中使用“Dliziz椰子款”标识销售鞋类商品,其中,“Dliziz”是A公司的注册商标,而“椰子”标识是另一B公司...
  • 点击次数: 1000000
    2024 - 07 - 05
    作者:金涟伊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最普遍的交易手段。然而,由于法律的相对滞后性,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规亟需进一步完善。对于未经商标注册人授权,在网络店铺名称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标识的行为,现行的商标法并未对此提供明确的指导。相关权利人在维权过程中通常同时援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而不同法院在判决时所依据的法律也存在差异。 经检索相关判决书,我们发现法院判决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认为网络店铺名称可类比于企业名称,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规制,二是认为网络店铺名称侵权导致相关公众混淆误认的,应认定为商标侵权。 2018年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所持的观点即为第一种观点。在(2018)冀民429号判决书中,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支持了一审法院的观点,即“……官方旗舰店的店铺名称属于一种企业(店铺)字号,而将他人注册商标用于自己企业字号的行为,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八条‘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的规定吸纳,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的侵害商标专用权的情形。” 故此,法院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作出裁判,维护了权利人的相关权益。 但更多判决倾向于第二种观点。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在(2020)京0102民初27860号判决中认为,被诉侵权店铺将商标使用于店铺名称、店铺内宣传、商品名称及商品图片等位置,此种使用系为标明商品来源,属于商标性使用,因此适用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告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商标专用权。 2022年义乌市人民法院在(2022)浙0782民初6308号判决中认为,“对于被告滔馨公司在其网店名称及网店LOGO中使用‘泉日记’字样的行为,并未经过原告的授...
  • 点击次数: 1000005
    2024 - 06 - 28
    作者:张嘉畅 在对美贸易当中,商标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注册美国商标有利于商标在海关备案,有利于避免商标侵权,同时,经营亚马逊平台商家也需要注册美国商标从而进行亚马逊店铺的品牌备案。与中国商标法不同,美国商标制度更加注重商标在商业当中的实际使用。从申请到注册甚至续展,申请人在许多环节需要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供使用证据,以确保商标有效。本文旨在整理美国商标申请注册需提交使用证据的关键环节,以便外贸企业快速了解,避免商标因错过提交使用证据时间而影响商标效力。 美国注册商标需要提供使用声明及证据的时间节点如下表: 一、申请阶段 美国商标申请的申请依据有五种:1. 根据商标法第 1(a) 条,在商业中使用商标;(2) 根据商标法第 1(b) 条,有在商业中使用商标的真实意图;(3) 根据商标法第 44(d) 条,基于在先提交的外国申请,要求优先权;(4) 根据商标法第 44(e) 条,拥有申请人原籍国的商标注册所有权;以及 (5) 根据商标法第 66(a) 条,将国际注册的保护延伸至美国。 当申请人选择商标法1(a)条款,即以实际使用为依据提交申请时,需要在申请的同时提交商标已使用声明,并在每个类别提交使用证据,说明申请人如何在商业经营当中使用该商标。 如果申请商标尚未在美国实际投入使用,申请人也可以选择以意图使用为依据提交申请。此种方式提交申请时无需提交使用证据,但需要基于其在商业中使用商标的真实意图。在商标经过实质审查被核准后的6个月内,申请人需要像1(a)申请一样提交使用声明,并且同时提交使用证据。用此种依据提交美国申请,有助于商标权利人在商业经营当中更早地进行商标申请,也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将商标投入使用。 其他申请依据通...
  • 点击次数: 1000003
    2024 - 06 - 21
    作者:陈巴特【基本案情】2019年1月,B公司作为承包人,与发包人A公司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B公司承包A公司发包的某项目工程施工。合同对工期、总价款、工程款的结算和支付、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诸多事项进行了详细约定。自然人C某在项目所在地多年承包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施工能力及经济实力。C某欲承包该项工程,找到B公司,请求B公司将该项工程全部转包给C某施工,B公司同意以“内部承包”的方式将该项工程转包。随后,C某委托自然人D某与B公司签订了《施工项目内部管理目标责任书》(以下简称《目标责任书》),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并约定C某安排D某作为该工程项目负责人具体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及劳务队均由C某聘用,前期垫资均由C某通过财务人员支出。但C某因有其他工程项目需要亲自管理,极少到该工程施工现场,更没有和B公司、A公司相关人员直接对接联系。D某作为项目负责人,则常与B公司、A公司相关人员直接对接联系。在精心组织下,该项目工程在工期内顺利完工,并于2020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合格,依法在当地建设管理中心备案。2021年11月,发包人A公司委托第三方对该项目工程造价进行结算审核。经审核,结算造价为人民币850万余元。2023年5月,因尚有285万余元的工程款长时间未支付,且多次主张权利未果的情况下,C某以实际施工人名义,作为原告,将A公司和B公司列为共同被告,一纸诉状诉至项目所在地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B公司为推卸责任,主张C某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实际施工人应是D某和C某,并安排其财务人员及D某出庭作证。财务人员证明其一直和D某对接联系,并未见过C某,D某是实际施工人。D某本人则出庭作证,陈述自己和C某合伙,享有15%合伙份额,是共同的实际施工人,D某无权单独提起诉讼。但C某同时表示自己从未投入资金,亦未有书面合伙协议证实。【争议焦点】本案在工程价款、质量等其他问...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0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