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关于完善打击商标恶意注册的几点建议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各国内外市场主体在我国寻求商标保护的需求日益增加。不法分子恶意利用我国商标保护制度中的漏洞,不以使用为目的恶意申请商标,挤占日益紧张的商标资源,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为打击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恶意注册,国家先后修改、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期遏制商标恶意申请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9年修订了《商标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19年配合新《商标法》实施出台了《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2年出台了《知识产权信用管理规定》。商标局早在2007年就出台了《自然人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注意事项》。

 

这些新法新规的实施对恶意抢注商标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并未有效改变商标恶意抢注频发的现象。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等与疫情相关的商标被抢注了上千件。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全红婵、杨倩、汪顺等多位奥运冠军的姓名被抢注商标。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与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运动员姓名等有关的商标也被抢注了上千件。

 

这么严重的商标恶意抢注说明我们在制止商标恶意抢注方面存在制度性缺陷。从已有的规定来看,打击商标恶意注册着重在商标申请注册环节,忽视了商标注册后的监管和执法。我们仍可以从多方面来加大打击商标恶意抢注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商标法律环境。


 一、 加大商标恶意抢注人的法律责任

 商标恶意抢注行为认定后,通常会驳回该商标申请或无效该注册商标,商标恶意抢注人仅仅会损失几百元的商标申请费。这样的结果显然无法遏制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信用管理规定》对商标恶意抢注人规定了一些惩戒措施,但力度仍远远不够。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加大商标恶意抢注的法律后果。

(一)限制商标恶意抢注人一定时间,如三年内,不得办理商标业务,至少不得申请与被抢注商标近似的商标。

(二)依权利人的申请,将恶意抢注商标无偿转让给权利人。

(三)要求商标恶意抢注人承担权利人的维权费用。

 

现行商标注册收费依据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订的文件,仅仅包括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然而,商标注册收费除了涉及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还可以涉及费用的负担、费用的减免等等。比如,对于小微企业,可以减免商标注册费用;对于商标恶意注册,可以让恶意注册人负担权利人的维权成本,即异议/无效/撤销的官费、代理费用及其它合理费用。


 二、限制未使用商标的权利

 

虽然我国实行商标注册制度,使在先的商标申请获准注册。但是,注册商标并不当然、永远享有商标权。商标权最终还是来源于对商标的使用。对于注册后未投入使用的商标,要限制其行使商标权利,甚至取消。

 

(一)未使用注册商标,不得续展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商标注册人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续展手续。需要继续使用,说明已经使用了,可以在商标续展环节,要求商标注册人提交商标使用证据,证明商标使用,否则不予续展。未提供三年内的商标使用证据的,商标局可以依职权启动撤销程序,主动撤销未使用的注册商标。


(二)未使用注册商标,不得转让

 

对于注册商标转让,我们实行的是核准制。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转让注册商标经核准后,予以公告。受让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

 

对于注册满三年的商标,申请转让的,可以要求转让人提交商标使用证据,避免其仅仅转让注册证书,谋取利益。未提供三年内的商标使用证据的,商标局可以职权启动撤销程序,主动撤销未使用的注册商标。

 

(三)未使用注册商标,不得对抗他人商标申请或注册商标

 

我国有效注册商标量已近4000万件。这中间应包含了大量未使用的注册商标。这些注册但未实际使用的商标已严重阻碍了真正有使用商标需求的商标申请人获取注册商标,甚至妨碍已在市场中使用的商标。当注册商标成为驳回、无效他人商标的依据时,应给予拟被驳回商标、被无效商标所有人要求注册商标所有人提交使用证据的权利,用来检验这些注册商标是否成为真正的在先权利。如商标注册人不能提供三年内的商标使用证据,那么这些注册商标就不能成为驳回、无效他人商标的权利基础,商标局同时还将依职权启动撤销程序,主动撤销这些未使用的注册商标。

 

(四)对已认定的恶意注册商标,应依职权主动无效

 

我国《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商标局有权将恶意抢注商标宣告无效。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依法打击恶意抢注“冰墩墩”“谷爱凌”等商标注册时,就依据该规定,将已注册的第 41126916 号“雪墩墩”、第38770198号“谷爱凌”等43件商标依职权主动宣告无效。

 

事实上,权利人已通过认定商标恶意抢注,将大量侵犯其权利的恶意抢注商标无效。在这些案件中,认定一件商标属于恶意抢注商标时通常会认定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件商标都是恶意抢注商标,比如迅销中国与商标评审委员会、广州指南针公司、广州中唯公司关于第10619071号UL商标无效宣告请求行政纠纷案、资生堂与商标评审委员会、马某关于第5086142号怡丽丝尔商标无效宣告请求行政纠纷案等等。但是这些在案件中大量被认定的其他恶意抢注商标通常被忽视了,仍以注册商标存在,扰乱正常的商标管理秩序。

 

如果国家知识产权局可以依职权将这些恶意抢注商标依职权主动予以无效,这将有效打击恶意抢注商标人的弁利预期,增加其违法成本,相反将增强诚信经营主体对公平市场环境的信心。

 

商标恶意抢注伴随着我国商标事业的起步、发展、繁荣,相信通过一系列措施,可以将商标恶意抢注行为驱逐出商标领域,让商标成为经营者诚信经营、合规发展的有利武器。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999999
    2024 - 09 - 13
    作者:金涟伊为确保药品在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设立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溯源制度等配套制度,同时,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行为,国家依法予以处罚,确保落实药品安全。处罚手段中,“没收违法所得”是最常见的处罚方式。 实践中,药品案件的违法所得应当如何确定? 对于该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于2007年2月8日作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违法所得”问题的批复》(国食药监法[2007]74号),批复称,一般情况下,《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的“违法所得”,是指“实施违法行为的全部经营收入”。《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七条(对应2019年修订后的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违法所得”是指“实施违法行为中收取的费用”。《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一条(对应2019年修订后的第七十五条)规定的“违法所得”是指“售出价格与购入价格的差价”。 如参考以上批复,对于药品案件的违法所得可以有两种计算方式。第一种即以全额计算。此种计算方式可称之为“全额说”,是将违法所得等同为涉案产品的销售收入,计算违法所得时不扣除合法成本或税收。此种计算方式带有惩罚性,当事人应当承担超过其获利的处罚责任,其投入成本越高,惩罚性越明显。 第二种是对于《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的情况,即“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未违反《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并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销售或者使用的药品是假药、劣药的”,此种情况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无主观违法恶意,适用惩罚性处罚手段显失公平,因此违法所得以售出价格与购入价格的差价进行计算。 此外,不论以何种方式计算违法所得,都应当排除应退赔的部分。行政处罚法第...
  • 点击次数: 1000010
    2024 - 08 - 30
    作者:陈巴特朋友张先生今年年初入职一家科技公司,担任技术主管一职,因工作需要,常常受公司安排出差,而且通常在周末夜间乘坐夕发朝至的火车卧铺,出差时间也通常连续长达十天半月,期间必然经过双休日,有时甚至经过法定节假日。但是,公司从未向其支付加班工资。张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其始终认为,被安排到外地出差的在途时间,以及双休日仍出差在外,属于自己的时间却不能由自己支配,因此应视为加班。近日,张先生约我“喝茶”,我义务为其解答后,张先生释然,果断放弃了申请仲裁的计划。张先生的疑虑,或许正是很多劳动者困扰的问题。那么,当出差遇到休息日,究竟算不算加班呢?一、加班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加班是指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按照用人单位的安排进行的工作。包括正常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双休日或国家法定假期期间工作。认定加班需要有特定的工作内容为支撑。对加班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加班司空见惯,已然形成“加班文化”。适当的加班,对用人单位的经营发展及劳动者收入的提高,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超时加班与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不相符,与国家提倡的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也脱节。如果劳动者加班后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则其合法权益将会受到侵害,用人单位也违反了法律规定。 二、休息日出差在途,算不算加班?加班的本质是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进行额外的工作,需要以特定的工作作为内容支撑,并非单纯的时间经过。出差在路上的时间,主要是乘坐交通工具,如同正常上下班在路上的耗时,都是为下一步工作而进行准备的时间。期间劳动者如未实际进行工作任务的执行,也没有产生具体的工作成果,仅有时间的消逝,则并不满足加班的这一认定条件。况且,出差在途期间,劳动者虽然不能自由支配时间,但仍可以照常休息,如乘坐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时,可以休息或从事个人活动,...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4 - 08 - 23
    作者:常春引言实用新型专利作为专利权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保护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而不涉及工艺或方法。然而,在实际的专利申请和审查实践中,部分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中引入了方法特征。这种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其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讨论。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和法律规定,探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是否可以引入方法特征,并对这种引入是否符合专利法的保护范围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立法初衷进行详细探讨。一、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客体及方法特征的引入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条规定,“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客体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不同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不保护制造方法、使用方法等工艺过程。这一限定决定了实用新型专利在权利要求撰写时,通常不会涉及方法特征。然而,在实际申请中,一些申请人为了强调产品的创新性,往往在权利要求中加入方法特征,试图通过这些特征对产品形状或构造的创新性进行补充说明。这种情况尤其在涉及产品制造工艺与产品构造密切相关的领域较为常见。二、引入方法特征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分析尽管方法特征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客体,但在权利要求中引入方法特征并非完全无效。关键在于方法特征是否会对产品的形状、构造产生影响。如果该方法特征能够使产品具有特定的形状、构造,则在新颖性、创造性判断中,这些特征仍然可以对权利保护范围起到限定作用。例如,(2019)最高法知行终133号案。该案件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中包含了生产该建筑构件的方法特征。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时指出,虽然实用新型专利可以包含方法特征,但这些特征必须对产品的最终形状、构造产生直接影响,才能在专利保护范围内予以考虑。如果方法特征只是工艺流程的一部分,而未对产品本身的形状、构造产生实质性影响,则这些特征应当被排除在新颖性和创造性判断之外。再例如,(2017)最高...
  • 点击次数: 1000003
    2024 - 08 - 16
    作者:王辉近年来,随着竞业限制案件数量逐年递增,竞业限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而实务中又颇多争议。下文就对竞业限制领域常见问题以“一问一答”形式进行归纳、提炼,望能对无论是企业还是打工人有所助益。一、什么是竞业限制?  有关法律法规并未对竞业限制有明确定义。但具体来说,基本可以归纳为: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和知悉本单位商业秘密或其他对本单位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劳动者约定在与该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或自行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及第二十四条。二、用人单位可以与哪些人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实践中,用人单位应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及劳动者任职情况与那些确实或有条件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签署竞业限制协议,而不应盲目与所有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徒增用工成本。三、竞业限制的期限可以随意约定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即可。其中,竞业限制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超出两年的期限部分无效。四、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标准是多少?有约定从约定。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或者单独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补偿金标准的,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若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具体法律依据详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以...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0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