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短视频使用他人作品——合理使用OR侵权?

目前,短视频领域异常火爆,B站、西瓜视频、抖音、快手等平台每天都有众多视频创作者发布自己的原创视频,这些视频的题材类型多样,既有广大网友对自己生活的记录,也有知识科普、自制情景剧、游戏和电影解说等多种类型。


但是在短视频热火朝天发展的同时,众多的视频创造者由于缺少著作权保护意识,在未取得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在视频中使用他人作品很可能侵权。今天我们就“合理使用”以及短视频中引用他人几种常见的作品类型是否侵权进行分析。



1


合理使用的法律规定



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合法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对合理使用的范围进行了规定,共规定了十二种合理使用情形,其中第一项、第二项规定:


  • 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条规定,构成合理使用的主要要件包括:


  • 第一,该行为是否属于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情形。

  • 第二,该行为是否影响原作品的正常使用,对原作品构成实质性替代。

  • 第三,该行为是否不合理损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


其中针对著作权法第22条第(二)项中的“适当引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20184月发布的《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第7.11条规定:判断被诉侵权行为是否属于适当引用的合理使用的四个考虑因素:


  • 被引用的作品是否已经发表;

  • 引用目的是否为介绍、评论作品或者说明问题;

  • 被引用的内容在被诉侵权作品中所占的比例是否适当;

  • 引用行为是否影响被引用作品的正常使用或者损害其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对于短视频在网络传播中的合理使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13年修正)第六条至第十条规定了“合理使用”,我们主要看第六条中的第(一)项、第(二)项:


通过信息网络提供他人作品,属于下列情形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 为报道时事新闻,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同时,对于判定侵权是否以获得盈利为必要条件的问题,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十八条第(一)项明确规定“通过信息网络擅自向公众提供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就构成侵权并承担相应责任,但该条例第十九条第(二)项同时对“通过信息网络提供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获得经济利益的”规定有不同的处罚措施,因此,只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他人的作品,如构成侵权,侵权人不可以未获得经济利益为由进行抗辩。



2


使用他人作品的侵权认定


1
使用他人文字作品


如仅是为了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这种情况可以认定为合理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对于引用文字部分在视频中所占的比例,依照《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中规定:“适当引用”指作者在一部作品中引用他人作品的片断。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两千五百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如果多次引用同一部长篇非诗词类作品,总字数不得超过一万字;引用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四十行或全诗的四分之一,但古体诗词除外。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但专题评论文章和古体诗词除外。


如果视频的主要内容都来源于他人的文字作品,此时就构成侵权。例如,在辛先生诉北京新片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我唯一坚持的事,那就是一直爱你》短视频侵权案1中,辛先生认为被告在短视频的人物设置、故事情节等方与其在知乎上的回答完全一致,二者虽作品形式不同,但亦存在表达上构成实质性相似的可能,法院判决被告构成侵权。


2
使用他人的影视作品


在视频中引用他人的影视作品仅仅是为了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这种情况可以认定为合理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主要以影视作品为基础创作的短视频包括电影解说类、鬼畜类、原画配音类等,则存在很高的侵权风险。


例如,因不满知名电影解说博主“谷阿莫”制作的“X分钟看完XX”电影系列,未经许可使用来源不明影片,迪士尼等5家影视公司以擅自取用电影片段侵犯著作权为由将谷阿莫告上法庭


另外一个案例,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在线软件“图解电影”将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制作成连续图集,而被优酷以侵权为由诉至法院2法院认为公众可通过浏览涉案图片集快捷地获悉涉案剧集的关键画面、主要情节,提供图片集的行为对涉案剧集起到了实质性替代作用,影响了作品的正常使用。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认定“图解电影”的行为构成对优酷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


3
使用他人的音乐作品

如果视频目的是音乐介绍,而引用少量的音乐片段,则可以被认为是“合理使用”。但是制作视频使用到他人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不能以“合理使用”抗辩,此时涉及侵权。


例如,拥有千万粉丝的大V级短视频博主Papi酱旗下公司papitube的运营短视频账号“Bigger研究所”所发布的一条短视频里,因使用《walkingby the sidebike》作为背景音乐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被北京音未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告上法院3,法院确认被告侵犯了涉案作品录音制作者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权。


4
使用他人的摄影作品


如果满足“合理使用”原则,例如对摄影作品进行介绍、评论或引用摄影作品在自己的作品中说明某一问题,使用他人的摄影作品不构成侵权。


超出“合理使用”范围,未取得摄影作品权利人的许可在网络中传播,构成侵权。例如,某公众号在发布的文章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使用了原告所有并已经进行作品登记的摄影作品,并且未为原告署名,该公众号的运营者以其未因这篇文章获利并立即删除了相关文章进行抗辩,但法院未予采纳,法院判定被告侵害了原告享有的署名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4



短视频创作者在视频中使用他人的作品,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侵权风险。对此,一方面,短视频创作者应当熟知“合理使用”制度的内涵,在面对侵权追责时,善用“合理使用”进行抗辩,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短视频创作者在视频制作时应当提升著作权保护意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超出合理使用范围之外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取得权利人的授权,避免因“抄袭”给自身带来法律风险。



短视频使用他人作品——合理使用OR侵权?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18)京0108民初17683

2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20)京73民终187

3北京互联网法院(2019)京0491民初22014

4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2017)渝0112民初14330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3
    2025 - 04 - 18
    作者:王辉对于待岗没有合同约定,亦没有制度规定,就待岗事宜也未与员工协商一致,用人单位仅凭一纸通知强行安排员工待岗,在该种情况下,员工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权?且看下文案例及本文律师浅见。一、实务案例◆案例1:(2023)京01民终3298号某股份公司与李某签订了自2013年8月26日起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21年1月18日某股份公司向李某发送内容为《待岗通知书》的电子邮件,载明“……一、待岗原因。因公司业务调整,您所在部门整体撤销,而您未服从调岗也未竞聘新的岗位,造成目前无部门和岗位接收,已待岗数月,经数次协商,截至目前未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考虑到稳定员工就业关系及基本生活保障,以及企业现实困难等因素,公司不行使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即日起通知待岗。二、待岗起始时间:2021年1月18日。三、待岗终止时间:竞聘公司新岗位成功。四、待岗期间待遇:……按照工作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待岗期间,公司不安排工作任务,无特殊情况不需到岗。……待岗期间相关补助不再发放……”2021年1月20日李某回复邮件称“对于公司2021年1月18日出具的待岗通知书,我完全不认可并且不接受。后李某以要求某股份公司支付工资为由,向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该委作出京海劳人仲字[2021]第9220号裁决书。李某对裁决不服提起诉讼,主张某股份公司应向其支付自2020年9月26日至2021年7月25日期间的工资差额共计306590.53元。一审法院认为,某股份公司通知李某自2021年1月18日起待岗,李某明确表示不同意待岗,并经常询问工作任务,某股份公司并未安排工作。某股份公司未举证证明存在企业停产停业等合法合理安排待岗的情形,亦未就待岗安排及待岗期间的待遇与李某达成协商一致,应自行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因此,被安排待岗期间李某之所以未能正常提供劳动,系因某股份公司未依据劳动合同...
  • 点击次数: 100008
    2025 - 04 - 11
    作者:杨秀芸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享受网络购物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类纠纷也随之而来。实践中,消费者因网购产生纠纷,通常会将卖家与网络平台一并起诉,这种情况下管辖法院怎么确定?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深入分析网络购物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原则及具体应用。 一、案例对比分析 案例一:(2024)最高法民辖52号 案情:原告苏某在转转网购平台(北京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2”)在苏某(以下简称“被告1”)所开的网店,购买了一部华为手机,被告1宣传此店所售产品为全新原装国行正品,收到手机后,发现手机为二手机。原告认为被告1虚假宣传,以次充好,已构成欺诈,被告2转转平台亦应承担连带责任。故原告向其收货地辽宁省瓦房店市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1返还购物款,赔偿购物款三倍的损失,维修购物款,被告2承担连带责任。被告2对管辖权提出异议,请求将案件移送至北京互联网法院。 本案分析: 1、明确诉讼请求。原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要求被告1支付三倍赔偿金,被告2承担连带责任。2、根据诉讼请求判断法律关系。三倍赔偿属于惩罚性赔偿请求,请求权基础为法律规定的侵权赔偿责任,由此提起的损害赔偿请求之诉应当认定为产品责任纠纷。故本案应当依照产品责任纠纷确定管辖。3、确定管辖法院。本案中,原告住所地为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被告1住所地山西省阳曲县,被告2住所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虽然本案中网络购物收货地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但不能就此认定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为案涉侵权法律关系的侵权行为地,也不能认定该地为案涉产品的制造地、销售地,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及《民诉法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被告2住所地在北京,符合北京互联网法院管辖条件,因此,北京互联网法院...
  • 点击次数: 1000008
    2025 - 03 - 28
    作者:赵丹青 不同于普通商品广告,药品由于其治病救人、直接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特殊性,对于药品的广告,我国设立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根据药品的属性,不同药品在广告方面的规定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特殊药品不得作广告,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作广告。第二、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作广告。并且应当显著标明本广告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第三、非处方药可以作广告,但广告的内容受到严格限制,包括但不限于:1、药品广告的内容不得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不一致,并应当显著标明禁忌、不良反应。2、非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3、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4、不得说明治愈率或有效率。5、不得与其他药品进行功效和安全性比较。6、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同时,我国对于药品广告实行审批制度。发布药品广告,应当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有关材料,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且,药品生产企业不得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所谓私域如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发布药品广告,也应遵守法律法规,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尽到审核、把关义务,否则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如果广告中涉及的药品为处方药,显然朋友圈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那么该广告发布行为就构成违法发布处方药广告。即便该药品为非处方药,该广告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等都需要仔细审核。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判断药品广告的真实性...
  • 点击次数: 100009
    2025 - 03 - 14
    作者:张嘉畅在品牌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商标不仅是企业的身份标识,更是市场竞争中的宝贵资产。然而,不少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完成商标注册,导致商标遭他人抢注。面对这一挑战,如何有效维权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议题。以下为您详细解析在中国,若商标尚未注册却遭遇抢注,应采取哪些策略进行维权。首先,即便商标未经注册,只要符合特定条件,依然能够获得法律庇护。如果您的商标已在中国大陆使用,则可以受到在先使用的保护。如果您的商标未经注册但已经使用获得了较高知名度,可以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向法院申请认证为驰名商标。如果您的商标标识具有独创性,则该标识可以受到著作权保护。其次,《商标法》明确规定,商标申请应当出于善意,且不得侵犯他人权利。因此,如遇商标抢注行为,您可以援引《商标法》第四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对恶意抢注商标采取措施,以维护自身权利。依据《商标法》的相关条款,您可以采取以下行动维护权益。一、提起商标异议若抢注者的商标申请尚未获准注册,仍处于初审公告阶段,您可以根据《商标法》三十三条提出商标异议。在此阶段,您需准备充足的证据,如商标使用记录、推广范围、宣传资料及销售合同等,以证实您的针对争议商标具有在先使用权利。二、申请商标无效宣告若抢注者的商标已成功注册,您可以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在商标注册后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这种方法与异议相同,您需要证明对争议商标具有在先权利,也需要证明抢注商标申请注册具有恶意。三、提起三年不使用撤销若抢注商标注册已满三年,且经检索您发现该商标已连续三年无使用,则可以对该抢注商标提起三年不使用撤销。这个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来讲,举证责任要求较低,您仅需要提供简单的检索记录,证明该商标未使用即可。四、提起民事诉讼根据现行《民法典》、《商标法》规定,商标行政程序及后续行政诉讼仅解决抢注商...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铭盾MiNGDUN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5 铭盾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