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律师办案手记|办理一起案件,收获多种经验

本文作者:陈巴特

律师代理诉讼,自然渴望公正的胜诉,最终取得令当事人满意的结果。没有一个诉讼律师不为此而努力。当然,对律师本人而言,通过办理案件,其收获成就感和办案经验,也不言而喻。笔者去年在北京朝阳法院成功办理了一起合同纠纷诉讼案件,涉及多个焦点问题。由于庭前准备充分,法庭采纳了笔者针对这些焦点问题的全部代理意见,案件取得完胜的结果。在此和读者朋友们分享。

案情简介

2017年9月,北京某文化传媒公司(案件被告,以下简称“A公司”)中标西北某市关于文旅推广的政府采购项目。由于实力有限,其与实力较强的北京同类企业B公司(案件原告,委托人)合作,商定A公司委托B 公司承办该项目中“文旅特色小镇创新高峰论坛”分项,负责分项的策划、组织及落地执行;合同金额80万元,预付40万元,待活动结束、项目主办方最终结算并向A公司支付后,A公司再向B公司支付余款40万元;违约方承担守约方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双方同时商定了合同的其他具体内容。

随后第二天,B公司根据商定的合同内容,拟定并打印了书面合同,加盖公章,安排职员将此书面合同带至A公司,请A公司盖章。但不巧的是,A公司负责盖章的人正好外出办事,一时无法盖章。由于双方在此前的合作中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B公司职员也因需要办理其他事情而不愿长时间等待,便将只盖有B公司公章的两份书面合同留置A公司,告知盖好A公司公章后快递回B 公司。合同盖章的事就此搁置。

A公司在项目实施前如约向B公司支付了预付款40万元。B公司亦成功完成了分项的策划、组织及落地执行工作,完全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后A公司迟迟未向B公司支付余款。为此,B公司法定代表人于某亲自找到A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某,周某向于某出具了《说明和承诺》,确认双方公司签订了合作合同;B公司完全履行了合同义务;余款40万元未支付是因为项目主办方未向A公司支付等。

至2019年底,A公司仍未支付余款给B公司,为此成诉。

法院判决

判决A公司向B公司支付合同款40万元,并以此为基数,按照合同约定的每日万分之五的标准向B公司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A公司向B公司支付合理的律师费3万元。

争议焦点

法庭在审理本案过程中,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及法庭陈述,总结了以下几个焦点问题:

(一)A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某签署《说明和承诺》的行为,是否代表了A公司的行为?

(二)B公司提交的只加盖有B公司公章的合同,是否可以作为认定包括合同具体内容在内的本案事实的依据?

(三)B公司主张的违约金和因委托律师办理本案而支出的律师费,是否应获得支持?

(四)A公司以项目主办方未向其支付尾款为由进行抗辩,是否成立?

代理意见

(一)周某的行为是职务行为,其签署《说明和承诺》的法律后果应当由A公司承担。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行为通常分两种:职务行为和非职务行为。如果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义从事职务行为,则构成代表行为,该行为的一切后果都有公司承担。反之,如果其以个人名义从事某种行为,则属于非代表行为,即个人行为,该行为的后果与公司无关,完全由其个人承担责任。区分职务行为还是非职务行为(个人行为),要看其行为是否基于公司或法律的授权,是否是否对外产生可信赖的代表行为,获益归属于个人还是公司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本案中,周某系A公司法定代表人,其代表职权来自法律的明确授权,故不另需法人的授权委托书。B公司法定代表人于某之所以找周某商谈,一方面是因为周某对B公司能产生可信赖的代表行为。另一方面,双方商谈的是A公司欠付B公司合同尾款事宜,《说明和承诺》的全部内容亦都针对双方公司之间的业务。根据我国《民法总则》(注:去年《民法典》尚未实施)第六十一条“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之规定,周某签署说明和承诺》,是职务行为,代表了A公司,其的法律后果,应当由A公司承担

(二)只加盖有B公司公章的合同,应当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依据。

尽管B公司提交的合同没有加盖A公司公章,但是,周某在说明和承诺》中,明确说明双方签订有书面《合作合同》,因此,A公司对合同内容负有举证义务。因A公司未提交书面合同证明,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责任。并且,B公司提交的收款凭证及履行合同的证据等,与没有加盖A公司公章的合同内容完全相符。因此,B公司提交的没有加盖A公司公章的《合作合同》,真实无误,应当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依据。

(三)A公司应当依照约定向B公司支付违约金,应当承担B公司因委托律师办理本案而支出的律师费。

如前所述,《合作合同》应当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依据。《合作合同》对逾期付款违约金以及守约方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应当由违约方承担,有明确的约定。并且,约定的违约金标准并非过高,律师费亦符合北京市通常标准,符合北京市关于律师费的政府指导价标准。因此,A公司应当向B公司支付违约金和B公司支出的律师费。

(四)A公司以项目主办方未向其支付尾款为由进行抗辩,不能成立。

《合作合同》的确有关于合同尾款支付的“背靠背条款”约定。理论上,“背靠背条款”的约定,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应依据《合同法》(注:去年《民法典》尚未实施)第45条来审查付款条件是否成就。根据该条款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背靠背条款”的约定,仅为诚实信用履约状态下的理想进度。如完全依据该条款,将使B公司处于长期等待涉案付款条件不确定能否成就的风险中,不仅超出了B公司对于项目主办方付款进度的合理知悉以及掌控范围,也违反了合同法的公平原则及立法精神。A公司一直仅以其所称的沟通协商等方式主张债权的客观行为,始终未能使其在合理期限内实现实质性的权利主张效果,体现出其对于本案约定付款条件持续处于不成就状态的主观放任,属于对本案付款条件的消极阻止。综合以上考量因素,根据《合同法》第45条的规定,本案的付款条件已经成就。因此,A公司以项目主办方未向其支付尾款为由进行抗辩,不能成立,其应当向B公司支付合同余款。

律师建议

1、尽管本案中A公司未加盖公章的合同得到了法庭的认定,但也是建立在B公司提交了其他证据、尤其是后来A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说明和承诺》能够佐证的基础上。基于合同管理的考虑,同时为了避免在将来可能存在的诉讼中承担败诉风险,律师建议:企业之间在经济往来中,达成一致意见后,双方最好在同一时间在书面合同上加盖公章。确实无法做到,也绝不可基于脆弱的信任关系,将己方已盖好公章的书面合同留存到对方处等待对方盖章寄回。

2、双方在协商、签订合同时,合同内容最好包含“守约方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应当由违约方承担”之类的内容。一方面,该条款可以促使双方守约。另一方面,一旦有一方违约,守约方需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其支出的律师费、差旅费、办案费等合理费用,都可得到法庭支持。守约方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不需承担不必要的维权成本。

3、“背靠背条款”通常见于建设工程合同中,但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该条款已见于各类经济合同中。付款方如果考虑将来可能会在诉讼中利用该条款进行有效抗辩,就必须在拟定该条款时做到:(1)整个合同合法有效,不存在无效的事由,避免因合同无效导致该条款无效;(2)条款内容明确具体,避免因约定不清被法院认定约定不明而不予适用;(3)对该条款作明显标识,充分提醒对方注意,避免被法院认定为未作提示的格式条款,从而认定该条款无效。在产生问题后必须做到:(4)付款方应积极向其上家主张权利,最好通过法律途径主张,并保留好相关证据,避免被法院认定为怠于行使权利、不正当的阻止条件成就、视为条件已成就的风险。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999999
    2024 - 03 - 29
    作者:张嘉畅《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绝对化用语”的使用有明确规定,旨在规范广告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商家在广告中应谨慎使用绝对化用语,避免误导消费者。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直播平台的迅猛发展,许多商家和广告人,还是没有办法明确“绝对化用语”的标准是什么?是否任何含有“最”、“顶级”的词语都不能在营销中使用?什么样的绝对化用语有可能被使用在宣传当中,又不会被处罚?关于以上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告从业者带来一些解答。 “绝对化用语”是指在广告中使用的具有绝对意义或排他性的表述,如“最佳”、“最高级”、“国家级”等。这些用语往往给消费者一种产品具有绝对优势或绝对效果的印象,但实际上往往存在夸大或误导的成分,容易误导消费者,进而损害公平竞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三款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绝对化用语。这一规定旨在规范广告用语,防止商家通过夸大其词的宣传误导消费者。 例如,某公司在京东网上经营某品牌户外速干裤,在该商品的宣传页面使用 “大胆融入当下流行的撞色服饰设计元素,告别以往欧洲户外服饰设计呆板,单一,色彩单一,引领户外时尚第一品牌”宣传语。某市市监局据此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院认为,“第一品牌”属于与“国家级”、“最高级”、“最佳”含义类似的绝对化用语,在该公司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的情况下,市监局的处罚决定合理合法。 由此可见,该条款极大程度上规范了广告用语。然而,因为条文表述较为模糊,在监管和执法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一刀切”“简单化”等问题。例如,某贸易有限公司在天猫商城经营网店,其宣传女靴商品的页面上写有“特别设计的鞋跟是体现你性感的最佳利器”的广告语。某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据此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院观点认为,上述广告词汇所针对的鞋子在大众中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因此其对市场...
  • 点击次数: 1000005
    2024 - 03 - 15
    作者:常春引言:外观设计侵权判定中的判断主体“一般消费者”的界定在理论和实践中一直有争论。例如,一些观点认为一般消费者应当局限于普通消费者群体,不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另一些观点认为一般消费者的界定应当根据产品的销售对象确定,也可能具有专业知识。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了相关指引,明确了“如果产品的功能和用途决定了其只能被作为组装产品的部件使用,该组装产品的最终用户在正常使用组装产品的过程中无法观察到部件的外观设计,则一般消费者主要包括该部件的直接购买者、安装者。” 正文: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判断某产品是否侵犯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权时,需要引入一般消费者这样的一个判断主体,根据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对是否构成侵权进行判断。当然,其他司法解释还规定了在考虑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时,还应当考虑设计空间,但本文暂不涉及设计空间对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影响。不同类别的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界定一般是不同的。相同的类别的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界定是否应该相同则存在着多种细分的情形。一般而言,只要体现外观设计的是终产品,或者虽然是终产品的部件,但在终产品中完全可见,或者虽然是终产品的部件,但该部件可以单独使用,在这些情形下,专利权人和被诉侵权人在一般消费者的界定往往不会出现较大分歧,因此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也可基本是可以确定的。而在此外的其他的情形中,例如外观设计专利的客体是某一终产品的一个部件,且该部件在终产品上仅部分可见,或者完全不可见时,则专利权人和被诉侵权人在一般消费者的定义上则可能存在较大分歧。原因在于,如果一般消费者针对该产品类别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则其可能会注意到一些细微的设计差别,而当其知识水平...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4 - 03 - 08
    作者:王辉彩礼作为我国婚嫁领域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彩礼本是以缔结婚姻为目的,依据习俗由一方(主要指男方)及其亲属给付对方(主要指女方)及其亲属的财物,蕴含着对婚姻的美好祝福。然而,近年来越来越趋于走高的彩礼,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高价彩礼使得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使得婚姻变成了物质交换,充满了铜臭味,不仅给彩礼给付一方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且攀比彩礼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高价彩礼成为某些人不劳而获的手段,甚至出现有组织、有预谋、重复骗婚的个人和组织,已涉嫌刑事犯罪;司法实践领域,返还彩礼的纠纷亦逐年递增。随着高价彩礼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高价彩礼不仅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被大众高度关注,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点名“高价彩礼”,足见党和国家对此问题的高度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于2023年11月13日审议通过并于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无疑是正当时。那么,什么样的财物属于彩礼?离婚后要不要返还?且看下文分析探讨。一、什么样的财物属于彩礼(一)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中,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接收人等事实,认定彩礼范围。下列情形给付的财物,不属于彩礼:(一)一方在节日、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二)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三)其他价值不大的财物。”(二)司法实践男女双方从恋爱到登记结婚前的这段时间,常常会发生一方给付另一方财物的情况,其中有以缔结婚姻为目的的给付,有仅为表达爱意或增进感情的给付或日常消费性支出。那么,这其中哪些财物属于彩礼,哪些不属于彩礼呢?下边就以案例来看看司法实践中对于彩礼范围的认定。◆...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4 - 03 - 01
    作者:刘文娟许多申请人在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时往往倾向于提交黑白商标,而无论其商标在实际使用中是否会着色。申请人做出上述选择主要依据如下两点:第一,同等情况下,黑白注册商标保护范围要比指定颜色注册商标保护范围大;第二,在实际使用中,黑白注册商标可以任意改变颜色,而指定颜色商标不能修改颜色。 然而上述观点并没有法律依据,是长期存在的关于黑白商标与指定颜色商标的刻板印象及简单化理解。根据商标法的相关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可见,颜色组合本身是可以形成区别于文字或其他要素的显著特征的,甚至可以单独作为商标注册。如果黑白注册商标在实际使用时采用了不同颜色搭配的着色,实际上是在原注册商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区别特征,有可能改变了原注册商标的显著特征,从而成为了另一件未注册的颜色商标。因此,黑白注册商标在实际使用中改变着色的,应当慎用注册标记。 另外,当黑白注册商标在注册满三年后遭遇他人提交商标不使用撤销申请时,如果实际使用证据中的商标为着色商标,则有可能会被质疑是对另一件商标的使用而并非对黑白注册商标的使用。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注册商标本身的显著特征、着色商标搭配的显著程度等综合判断。但毫无疑问的,黑白注册商标在实际使用中进行着色的行为会增加商标被撤销的可能。 商标的保护范围应当以组成商标的各要素本身的区别特征以及申请人的具体使用情况来确定。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黑白注册商标比指定颜色注册商标保护范围大、使用时更灵活的结论没有依据,还可能会给权利人造成损失。 一般情况下,对于黑白注册商标,在实际使用中整体改变为一种单一颜色进行使用的,上述风险会比较小;相反地,如果在实际使用中采用了两种以上的色彩搭配进行着色,则风...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0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